你今天读书了吗?——《书读完了》有感

Blue编辑

        在现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大部分人在步入职场之前基本上都经历了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的读书教育,其中不乏进一步三到五年的研究生求学经历,这段在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中基本上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经历让我们逐渐对于书本产生了一种恐惧的感觉。不错!你没有看错,就是恐惧的感觉。我在询问我身边认识的朋友的时候,他们对于书本的看法基本一致,那就是这辈子再也不想看书了。

         确实在经历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学校的填鸭式的读书经历之后,很多人在内心深处对于书籍,尤其是之前在教科书上经常能够看到的那些经典国学,我们的态度基本上是自觉回避的。记得前不久就看到微信朋友圈转载比较疯狂的一篇文章就对比了中国学生和日本学生在候机时的不同表现,单从提供的图片本身我们也能够看得出读书对于我们国人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虽然在现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不学习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的处境,要求我们不断地补充弄自己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拿起相关的专业书籍进行充电。但是这些书籍本身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我们后期的阅读标准往往是以“有用”亦或“没用”来评价一本书籍。这种现象究竟是好是坏还请读者自行去分辨。

        不过今天在在这里要介绍的这本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收集了一代大家金克木先生自身的读书感言的《书读完了》能够在读书方面,尤其是相关的国学书籍的阅读上能够给出很多启发。

        可能很多刚一看到本书书名的读者会产生一个疑问,每天都会有相当多的新书在出版,凭什么作者能够提出“书读完了”的观点。本书收录的金克木先生的文章主要以读后感和相关的书评为主,不过这些与我们现在的书评和读后感不一样的是本书的这些感悟都是建立在相关的经典之作上,这些经典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是很难啃得动的。

         在书中,我们可以从作者的这些感悟感想中体会到那些我们曾经束之高阁的经典的魅力所在。例如在“《论语》‘子曰’析”一文中,作者对于我们平时经常在背诵《论语》中碰到的“子曰”等进行了解读,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论语》中不仅仅由“子曰”,还有“孔子曰”、“有子曰”、“曾子曰”、“子夏曰”等各种“曰”,这里作者从文峰和思路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相信这对于古文爱好者而言是非常有启发的。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中的文字wishing都透露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从这些经典之中(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可以提炼出很多信息出来,而这些提炼出来的信息往往又可以成为新的书籍的写作来源。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从源头开始抓起,从这些经典开始起步,我们才能够尽可能全的对整个文学体系有一个把握。

        最后,我想说的是,希望现在阅读的读者对于书籍能够少一点“有用”的观点,多一点“无用”的态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改变命运的秘诀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
    仁木阅读 12,583评论 1 35
  • 【文:奔腾晓 / 图:网络】 前言:因为客观原因,加上自己的选择,每周只陪伴三岁零三个月的宝贝两次(每次至少有一个...
    滕晓晓阅读 3,203评论 4 4
  • 阅读理解是个多层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要全面理解文章,他们需要对书面语言有足够的认知,这样可以使他们通过多种渠道加...
    jiajiasoso阅读 3,836评论 0 1
  • 序章 她是我们的妹妹 站在我面前的人,到底是谁。 我无助的抬起头,看见她那张无所事事的脸,心里...
    琉璃花落依繁缕阅读 3,008评论 0 0
  •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工作、学习效率特别低?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好像都没有了自己的时间?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有很多事...
    珍妮花的碎碎念阅读 2,99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