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优秀是一种习惯。”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越变越好,今天比昨天更优秀。很多人为此制定了看似完美的计划,比如各种学习计划,减肥瘦身计划,存钱计划等等。
但这些计划能被贯彻执行的少之又少,执行者要么三分钟热度,要么半途而废,有些人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的阶段,迟迟未迈出第一步。
等到年底检验结果的时候,很多人又会懊恼:“如果我当初更加自律就好了。”
虽然大部分人都在惋惜过去浪费的时间,但过后又会重蹈覆辙,陷入死循环。
为什么养成一个好习惯那么难呢?那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处处充满诱惑,很多微小的事件,都会成为让改变行为的诱因。
1、若不改变环境,环境就改变你
大概很多人不知道,我们非常容易受环境的影响。
比如平日温文儒雅有风度的人,如果在开车的路上遇到的司机都非常粗鲁:不是随意变道,就是大声按喇叭。
此时,脾气再好的人也会变得非常烦躁,甚至成为一个自己曾经讨厌的“路怒族”。
此外,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也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比如网络系统的普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很多人开始对手机“上瘾”。
试问一下,你是否曾经在某个晚上沉迷于刷手机,而错过了最佳的睡眠时间呢?
原本打算22:00前睡,结果一会刷刷短视频,一会看看网剧,一会玩个小游戏等,时间很快就滑到凌晨2点。
专家指出,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大家喜欢留在当时的环境里,继续玩手机游戏或者看电影,等等。
环境有时也会让我们的行为往好的方面发展。
在《行为上瘾》一书中也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士兵在参加越南战争时,由于当地环境所致,10万士兵染上毒瘾。
众所周知毒瘾非常难戒掉,但奇怪的是,回国后仅有3%的士兵需要进行强制性戒毒。经研究后发现,大部分士兵回家后远离了触发毒瘾的环境,所以行为也发生的变化。
在工作中同样会因一些特定的环境,让我们的行为像换了个人一样。
迪姆是一家公司重点培养的未来CEO,他专业素养几乎无可挑剔,但有些时候却突然变得易怒好斗,难以相处。
在本书作者马歇尔的帮助下,迪姆发现自己只要与西蒙在一起开会,就特别容易情绪失控,因为西蒙总是与他唱反调。
大部分人以为自己能控制环境,但却在不知不觉中被其控制与塑造。如果我们不能反过来控制环境,就很有可能变成一个连自己都不认识的陌生人。
2、不做高级策划人,低效执行者
另一个难以养成好习惯的原因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是高级策划人,低效执行者。
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自控力,因此就算计划无可挑剔,但落地执行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
相信很多人曾制定过减肥计划,但坚持几天后没看到效果,就失去动力;或者好不容易坚持了一段时间,并小有成效,却败给了一顿美食,当体重又蹭蹭地往上涨时,索性就自暴自弃。
你大概以为只有普通人才缺乏自控力吧?让人意外的是,就算是公司总裁CEO、亿万富翁等精英人士,也很容易失控。
马歇尔在一次分享目标的精英会议上,要求每个参会人员保证在会议期间,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违反一次就每人罚款20美元,17个参会人员都举手同意。
但开会不到10分钟,马歇尔就收到了400元罚款,一小时后金额翻了一倍。这些人中有一半是亿万富翁,另一半不是总裁就是CEO,都是非常拔尖的人才。
尽管这些人都做出了承诺,仍然有16人都被罚了好几次,只有伦尼例外。
伦尼是怎么做到如此自控的呢?
原来他在一张小卡片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不要插嘴,不要评论”。之后他将这张卡片压在杯底,以保证自己随时能看得到。
伦尼能遵守承诺,靠的不是自律,而是刻意的提醒。
那么除了写卡片自我提醒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能让我们增强自控力呢?这也是我们下一节要讲的重点内容。
3、制造自律利器,养成好习惯
据有关数据统计,如果司机超速时不会收到罚单,那么大部分人就算看到限速牌,也很少会放慢速度。可想而知,这种行为非常危险。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美国政府在一些学校附近安装了测速雷达,发现效果非常显著。就算司机已经经过雷达测速范围好几公里,仍会刻意降速。
这种测速仪也被称为“司机反馈系统”或“反馈环”。假如我们将反馈环用于改变行为习惯上,相信也能大幅提高我们的自律性。
那反馈环是怎么工作的呢?先来看看反馈环的四个节点:证据、关联、推论、行动。
其实在前面迪姆的案例中,马歇尔就用到了反馈环效应,来帮助迪姆改掉坏习惯。
马歇尔先收集了迪姆同事对他的真实看法(证据),来引起迪姆的情感共鸣(关联)。
如果迪姆不改变他的行为,他就无法成为公司未来的CEO,他的职业生涯也可能被自己毁掉(推论)。
当他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自然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了(行动)。
最终,迪姆赢得了西蒙与同事的尊重,他的职场之路也被拓得更宽。
不过反馈环能诱发理想的行为,也会诱发不良的行为,阻碍我们实现目标。此时,我们可以利用“习惯回路”来为目标的达成助力。
习惯回路可拆解为:暗示、惯常行为、奖赏三个部分。
比如抽烟的习惯回路如下:当产生压力时(暗示),就很容易让人犯烟瘾(对尼古丁的依赖就是惯常行为),抽完烟后通体舒适(暂时的慰籍就是奖赏)。
成功戒烟的人会将中间环节——惯常行为用别的方式替代,比如做30个俯卧撑等。一段时间后,就能减轻对尼古丁的依赖,慢慢把烟戒掉。
当我们想养成一个好习惯或戒掉一个坏习惯时,可以试着借助反馈环与习惯回路这两个利器。
比如将反馈环应用到减肥计划中,可将那些已经穿不上的小码衣服摆出来(证据),这件衣服过去可是我们最喜欢的(关联),如果再不减肥,衣柜里所有好看的衣服都会穿不上(推论),因此要合理控制饮食以及加强运动(行动)。
如果发现自己压力过大(暗示)就想吃甜食(惯常行为)来减压(奖赏),可以试着用低脂食物来替代甜食(替换惯常行为)。
持续执行习惯回路,体重就能得到有效的控制,身材回到理想状态。
假如我们觉得难以养成一个好习惯时,不防尝试一下改变所处的环境。
比如变换一下屋内家具摆放位置;然后写一张卡片时刻提醒自己,提升自控力;并擅用反馈环以及习惯回路这两个自律利器。
假以时日,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接近自己理想中的样子,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如何创造持久习惯的方法,欢迎阅读《自律力》这本书。
本书的作者之一马歇尔·史密斯是全球高级领导者教练,曾对超过150名CEO及其管理团队进行辅导;并获美国管理研究院终身成就奖,这个奖项在过去25年内仅有两名获奖者。
另一位作者马克·莱特尔是作家经纪人,先后与他人合著13部作品。
两位作者致力于帮助那些想要改变的读者,找出自身行为中的思维误区,创建持久的行为习惯。
书中罗列了15个习惯陷阱,6个积极问题,以及多个自律工具,马歇尔也是这些工具的忠实践行者。
正如马歇尔所说:“自控只能防止我们变坏,自律却能让我们变得更好。”
温馨提示:下一篇文章继续分享自律工具,让我们的投入度的效用翻倍~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