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一定在畅销书或是欧美热门小说的架子上见过它。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路过了它那么多次,便从心中酝酿出一股好奇,催促着我买下本书。
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在通读此书的数个小时里,你所看到的是女主塔拉满目狼藉的生活,你所感受到的是一个人被束缚、定义,被施以暴力等诸多压抑的心境。从书名可以读出,这是一本描述“一个人如何在现代主义的框架中活出自己,挣脱牢笼”的故事,但这个故事远比我想象的还要蜿蜒曲折。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读到反政府主义的、过度信仰的、患有躁郁症的父亲,除了发号施令,整日在家庭内外传播他那绝对不容改变的上帝思想之外,还以极权统治自己的儿女,逼迫他们去为自己劳动,沉溺在支配的快感里。可他又是个复杂的人,他对儿女的爱另有影射,在卢克受伤时,在塔拉考入剑桥时,诸多瞬间,父亲的权力观念会稍有软化,读者也会寄希望于父亲这一角色的短暂改变,认为这亲情虽然别扭,但总有爱在其中流转。可惜,直至本书作结,有关塔拉的家庭也没有一个善终的结尾。恐怕他只会一辈子活在自己的信仰中,强迫身边的人顺从他的意志,一有不和便是他者的谬误,如此在自己的固有偏见中了结生命。我说不出这是否是一种快意,但在见证了父亲的种种所作所为后,我会说这是一种解脱,不论是对讲述者塔拉,还是对读者而言。
母亲这一角色,你既可以说是父亲权力集团下的第一帮衬,也可以说是极尽矛盾与复杂的长辈角色。她记不得儿女的生日,甚至连塔拉的年龄都无从知晓,作为母亲的角色,她在我眼里是极不合格的。加之,她是父亲这一角色的“代言人”,在肖恩对塔拉诉诸暴力时,在塔拉想要试图通过母亲控诉肖恩的所作所为时,她所做的只是沉默、推脱,似乎从未在意过儿女的水深火热,只顾着维系一种极为脆弱的表面和谐。但是,也偶有爱在其中诞生。(这个偶有用得真心痛)她未曾反对与干涉过任何与塔拉有关的上升性决定,在求学路上,她并没有过分严苛地要求子女,但这也有可能是她本就缺乏话语权的缘故。我从这位母亲身上看见了软弱,看见了她作为丈夫的附庸而存在,这一点在故事末段母亲拒绝塔拉的见面请求时更为明显。这样的拒绝,毫无疑问令人窒息。
关于肖恩这一角色,其实我并不是很想单独论述。他的身上有太多我读不懂的部分,书中没有交代他的暴力倾向的具体由来,我也不想回忆起塔拉因肖恩的暴力而受辱的章节。但他的确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书的前半段肖恩称呼塔拉为“妓女”,到后面以暴力侮辱他,再到他将暴力的不幸延续到他的婚姻,他的小家庭,他在书中行过的那些情节,每一处都令人无比窒息。对于这一人物,我只剩下纯粹的恨,我恨他为何要断章取义,去框定一个青春期的女孩,我恨他因为想要获得快乐而去侮辱和殴打他人,不顾他者因他受到的伤害,我恨他的种种,但我最终只能把这些恨放下。我终究无法与塔拉共情。作为亲历者,当他把塔拉的头按进马桶时,当他把塔拉活生生地拖拽时,当他拿出刀片威胁塔拉时,谁也无法想象那是如何敲骨吸髓的痛苦。我没有资格替作者原谅他。
所幸,以上提及的这些人物、章节,都没有成为塔拉自暴自弃的缘由。即便日后她被原生家庭的噩梦缠绕,无数次地怀疑自己是否值得,甚至认为自己不该拥有这一切时,她还是执着地向前走了,离她所谓的家越来越远,离她想要成为的样子越来越近。在塔拉身上,我看到了当代人缺少的一种上升性。我们习惯了被一种传统定义,但除了我们自己,我们不该接受任何具象的定义。没有什么值不值得,自己觉得值得就是最好的值得。我很庆幸塔拉能够成为一只高飞的鸟儿,飞出那些传统定义的桎梏,也会因为她在做家与未来的权衡时感到急躁,不想让她再回到那个噩梦中去。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渴望成为塔拉,但与之相对的,我们都有类似于塔拉原生家庭的“牢笼”,那牢笼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社会的规训如催化剂,逼迫我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大众的声音时而如浪潮淹没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每个人都如此渴望,却也平等地畏惧未来所有的可能发生。迈出那一步总是困难,就像塔拉做出去学校的决定,也经历了不少挣扎,但我想,当你真正出发的时候,或许你也会收获如塔拉一般的坦然。你会忘记先前不愉快的所有过往,只当它是一张记载着过去的幻灯片,而现在显然是未来的位置。
这本书的文风很有趣。如若让我找一个词来形容的话,它很像是薄荷,读起来有一种凉薄的、事不关己的感受,偶尔还有些戏谑、自嘲与灰色幽默,但那些文字背后承载的故事又是如此得与自己相关。在这冷静背后,又能读出埋藏于冰山之下的,升腾的火焰。虽然它尚是火苗,虽然它还很微弱,但它存在。这本书的语言有一种我很喜欢的力量感。恕我猜测,在数年后作者想要给自己留下的回忆录,绝非本书所呈现的那般“凉薄”,作者心中有无限的心情,但最后以如此方式呈现。我想这是时间的作为,感叹时间的厚重,它早已让那些疼痛的过往成为浮光掠影,能记忆起的只剩下事件,绝无情绪。也是这种心情造就了这本书独到的阅读感受。
小说是通往虚构现实的时光机。每个人的心中都自带过滤装置,一个再纷繁复杂的故事,能够在读者心中掀起涟漪的总是很少一部分。于我而言,这部分不拘泥于具体的章节,而是在一次次受伤又愈合,一次次零碎又重整之后,塔拉从一只幼雏长成一只高飞的鸟,而她也习得了成为一只飞鸟的代价:它飞得越高,离那片拘束自己的土地便越遥远。或许你我都是一只笼中鸟,但只要你我都不敛去自己的羽翼,那么破茧重生只是时间问题。如若你此时感到困顿、迷茫,不知人生该锚向何处时,我会推荐你读这本书,它会予你那份最纯粹的信念与勇气,予你即使崩溃也绝不回头望的决意。
祝你我人生所有惨淡的部分都是在为酝酿一次高飞做准备。祝我们的羽翼永远丰满,前途永远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