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近中年,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越来越认怂。想当年姐也是敢说敢做响当当、初生牛犊不怕虎。时过境迁,经过岁月的磨砺、人事的变迁,早已不复当年的那个“我”,不爱到人多的地方去,除了熟悉的朋友之外越来越发怵和人面对面交流,更不爱参加集体活动、能躲就躲。
最初知道自媒体人杨小米,是在简书上。我到简书注册写作不久就关注了她,文风朴实、给人启迪,显露出她头脑清哳、行动力强的特质,后来才知道88年出生的她早已经出版了励志畅销书《行动变现》,让我一个劲感慨“后生可畏”。
上周五晚的那个雨夜,带妈妈和孩子去中山音乐堂看演出,只有两张票,把她俩送进去,我一个人带了杨小米的书《行动变现》,外面没有椅子,我倚靠墙壁一直读到音乐会结束,这本书看完大半本,这几天又抽时间读完全书,掩卷思考。
名人传记、名著经典固然好,但是终究和我们有距离感,《行动变现》讲的是普通人的奋斗经历、提炼出的励志干货,我们掂掂脚尖可以够的着。三流大学(作者自述)本科毕业,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她长相普通、个子不高,出身农村、没有背景,杨小米又是怎样一步步创业成功的呢?
通过《行动变现》,发现杨小米身上至少有这四方面值得人到中年的我们学习效仿。
肯学。
在大学里跟着学姐学兄学。师姐推荐杨小米关注豆瓣,杨小米在豆瓣上找到了很多想看的书和电影,当时师姐读什么书,她就读什么书,大学里,每年的阅读量是200本,每周一部经典电影;跟着师姐学会了编程,知道了很多本专业的大牛。整个大学生涯,她和同年级的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多半是和老师、学姐、学兄在一起,他们给她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四年的大学生活很充实,读书、组织活动、外出学习、搞研究,一点也没有虚度。
工作之后跟着老板学。2014年杨小米来到上海,认识了语姐,她有十年市场经营经验,MBA毕业,正准备创业,小米成了她的第一个员工。杨小米在书中感慨这一年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就像电脑升级一样,整个人也升级了。语姐教给她通过交流,迅速捕捉对方信息的能力;格局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改变了;培养了战略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行的奋斗样本,经常去语姐家吃饭,也让她学习到特别多的东西。
拓展自己的社交圈跟身边的朋友学。在大学毕业后的五年里,每个阶段,杨小米都能找到自己那个圈子的最优秀的人,然后以他为榜样,去努力,去超越。杨小米认为一个人不离开原来的圈子,是不会进步的;社交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可以锻炼反应能力,学会倾听,可以补充更多的知识,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
她虽然定居上海,但经常去北京约朋友见面,获得很多资讯对于个人成长和事业、积累人脉起到很大作用。她甚至认为现在取得的成绩,不仅仅是自己有多努力,更重要的是和牛人们在一起,一股股力量自然而然的推着她前行。
敢闯。
杨小米认为,任何机会等你完全准备好了,就不属于你了。她强调,想到就去做,千万不要拖;没准备好没关系,在执行中不断学习、调整、提高。她把这样的行为方式体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做事情之前,只给自己一个简单准备期,然后就开始执行;如果总在准备中,在看似积极努力、实则思维懒惰的行为中,只会越来越焦虑,越来越迷茫。
她坦承,从身身条件来讲,来自农村,普通大学毕业,外表普通,先天没有太多优势,需要时间,需要持久地用心做事情,任何机会都不能放过,能拼的是抓住一个小机会,让它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然后再去够一个更大的机会,再发挥到极致。如此循环下来,会越走越远、越站越高。在圈外的时候,会觉得任何事情都很难,一旦进入一个圈子,获得一些机会后,只要做事情靠谱,便会有接连不断的机会。如果永远不迈出第一步,那么永远不会有机会,更谈不上逆袭。
因此,在商务合作人问她,“抖森来中国,你想去采访吗?”她的第一反应是想,第二反应是英语不好。当天她就通过朋友找到一个同声传译,然后又找到一个老师恶补了一些简单交流的英语。面对任何事情,她唯一没有想过的就是退缩,任何机会,先争取了再说,方法永远比借口多。采访当天从上海飞北京,采访安排在晚上,住一晚上次日飞回上海,因为下午家里厨房要装橱柜。尽管如此折腾,杨小米内心兴奋,因为她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
实干。
杨小米在书中写道,人生没有捷径,要么进一步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要么退一步,浑浑噩噩,年龄见长,犯错成本越来越高,机会也越来越少,最可怕的就是没有了精气神儿,整个人都放弃了希望。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路告诉我们,站在十字路口,向左还是向右?这些无数的岔路口,到底是一个方向死磕还是及时调整、改弦易辙,除了努力,我们要学会思考,分析每一个方向的利弊,小范围试错,才能有成绩。
太贴切了,对我等中年妇女来说就是机会越来越少,还好,庆幸我现在还有股精气神,想带好孩子,想在工作之外写写文章、做好自己的公众号,没有丧失希望。
只是我的公众号更新的频繁有点低,之前定的目标是每月更新十篇,有时候还完成不了,借口总有,还不止一个,工作太忙、最近太累、带好孩子是第一位。其实哪个大咖当年不是白天工作,早起晚睡兼职写作、死瞌?写出一番成就后才开始全职。
抗挫。
杨小米认为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尽可能地去尝试很多事情,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因为输了,一切来得及,还有机会。
她坦承自己失败的经历远远多于成功的经历,大一时,每一次校园征稿她都写,投了不低于20篇,但没有一次获奖。考研两次没有考上,参加山东省所有教师招考全部失败。
但她没有气馁,一直坚持写作,相继在校内网、QQ空间、简书平台,现在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写,直到写出百万文字,公号有了几十万粉丝,写出一本畅销书,塑造了个人品牌。
每当失败来临,她也会沮丧,但是很快就调整好了。因为失败过,知道如何走出来,杨小米觉得自己最大的竞争力不是学习能力,不是聪明,而是自己的心态,失败100次,她依然会尝试第101次,并且她不会把失败归于能力不行,只会觉得这个不适合自己。
正因为杨小米肯学、敢闯、实干、抗挫,才会取得今天的一番成绩,看完她的《行动变现》一书,更加坚信,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行动从今天开始,学习永不止步。
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关注“涵妈说育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