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进生
这几天,在班上发现,有一个学生经常在我去吃饭的时候,误以为我回家忘记关电脑了,于是他自作主张地帮我关了。后来,我多次打听后,才知道是一名叫文×的学生所为。这名学生平时在课堂上并不是很专心听课,作业也完成得有点拖沓不理想。平时的表现也一般,甚至有点油腔滑调的不正经样。因此,我对他并不很注意,但是由于几次帮我关机这个事情,觉得他还是很有责任心和善心的,于是对他说:你很负责,以后你就做劳动委员吧,负责三关:关风扇、空调,关灯,管多媒体,愿意吗?他欣然答应。
今天下午延时课后,生物老师吧全班留下来几分钟完成作业后才放学,故打扫教室往后推迟了一点时间,大部分学生的责任心不强,即便是自己值日,逃跑的逃跑,敷衍的敷衍,平时就是如此,只有少数有责任心的女生认真做好值日后再回家。而今天,直到我吃完饭后回来,天已经很晚了,还看到他和其他一个男生坚持认真在做值日,我反复说时间太晚了,还是昨晚赶快回家吧。他们还是坚持做好值日,一丝不苟地做完。这样的态度,真的有点让我有点刮目想看。
由此得出,对待一个人,尤其是在学习上并不如你所愿的那些学生,很多时候并不是事实如此,面面皆差。站在毕业后的现在看我的往届学生,第一节学生,读书好的那些学生,一般并不会返校来看老师,恰恰是上一届的学习并不很突出甚至比较差的那些学生,与老师的感情更好,他们反而常常返校来看老师。
于是,评价学生,虽然在这个已是多元评价的时代,当下学校教育领域依然较多的还是唯成绩论。这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的正确客观的评价,而这也有悖于真实准确反映学生面貌。
(二)语文学习、阅读与写作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语文素养与能力的提升,更不是朝夕之功。在这个过程,要准确把脉便离不开阅读与写作。此处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课内的老师阅读指导,更是指学生的大量课外阅读。因为,语文的半自然属性决定,有且只有学生亲身大量的课外阅读的进行,也即“功夫在诗外”之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形成扎实的阅读理解能力。正所谓:“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旨也。”语文学习中的半自然属性决定了阅读的自主性,也决定了语文科和其他学科的不同。
而阅读的重要性,又是由写作决定的。语文的最终目的或语文学习的集大成者毋庸置疑是写作。而写作要好,非大量阅读,且是真阅读不可。正如曹文轩教授所说:“写作是支箭,阅读是张弓。”没有阅读的吸收,怎么会有写作的吐纳?之所以说要强调阅读之“真”即是带着思考的阅读而非文字的阅读,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即便读过大量的书,但是语文中的写作依然并不见好或有所改善者大有人在,归根结底是因为阅读之浅表的行为,而非真正的深阅读即带着思考的阅读。
晚上,有家长向我讨教学生的推介读书单,我们随便聊起了阅读对写作以及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当下的应试教育带给学生的硬伤。我一向来在语文学习上,注重阅读和写作,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是如此加以引导的,更是如此身体力行的。因为我深知,“强扭要钱牛鼻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唯有如此,方能做到高效学习,省时而不费力,因为当下学生在学习上作业量已然成了一大重灾区,不减少作业有提高效率,那对学生的身心或带来灾难,这不仅对语文学习是一大灾难,更对孩子的身心成长是一大灾难。
(三)成绩与素养
后进生的另眼相看,是唯成绩论造成的灾难。是我们社会世俗成功的标准而为之。然而,对于一个人而言,成人比成功更重要。而语文学习的“以本(语文课本)为本(语文课本)”的学习,也无非是应试教育背景下的成功论的指引下导致。而这些基本上是有悖于真正语文学科属性或最终核心素养提升与实现的。而人的多元智能化决定了学生评价的多元多角度化综合评价;教育的人本与生命化属性,也必然决定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实现必须以阅读与写作的核心与最终实现为目的,否则成功了,可能难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