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闹钟5:00起床,准备把简书的完成任务放到早晨。闹钟响了以后却不想起床,翻开简书去回访点赞来访的朋友。每一次看见简书朋友的作品,都会带来方方面面的感受,让自己欢喜。
昨天是父亲节,简友们写下了自己眼中的父亲,或者是心中的父亲。而我写的应该是10年前的父亲,老人家见我经常在家习练毛笔字。于是,老人家拿起毛笔写下了“南楚名家”,这是汝城金山村古祠堂的牌匾上的字。“南楚名家”对父亲来说是一种乡愁,是父亲永远回不去的故乡。
当年父亲因为觉得父母只让他们劳动,不给饭吃饱,以及生活的清苦,迫使他离家当了志愿军。而故乡唯一让他牵肠挂肚的,就是他的姐姐。姐姐出嫁在深山,那里有山珍野味,香菇就成了父亲的最爱,特别是鸡蛋煎香菇。现在鸡蛋煎香菇,也成了我们表达父爱的一种方式。
昨天也是《西部故人来》发布文章的日子,于是也抓紧时间完成自己评论员的任务。我的评论,都是按照读后感来写的。特别是语文老师的职业,总是希望围绕中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这就增加了阅读的繁琐,要把一篇文章读得了如指掌,就会耗费一些时间。遇到完全东拉西扯的文章,我就围绕中心,用自己的语言把文章表达的意思归纳一下。完成评论任务,是对平台也是对自己的一个交代。
【岁月留痕】 雪山不老,英烈永存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四千八百米的亚克夏雪山,那一排十二具排列整齐完整的遗骨,是17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翻越亚克夏雪山,因缺氧、严寒而牺牲的战士。
如今,祥云朵朵,花海如潮,牛羊成群,雪山草地的儿女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富强的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用生命和献血为我们换来幸福生活的先烈。雪山不老,英烈永存!
【岁月留痕】李庄的诱惑
曾经因为李庄的白肉,就到李庄去吹吹长江风,吃吃李庄白肉,喝喝李庄白酒,再行走走 “九宫十八庙”,仿佛这就是李庄旅行的意义。
这次随公众号《西部故人来》和《不惟读书》再去李庄,在常教授的精心引导和解说下,才领略了李庄的多元文化,特别是熠熠生辉的抗战文化,谱写了一曲李庄的爱国交响曲。
李庄有爱,爱在“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同济供给”;李庄有爱,爱在同济大学工学院曾用直流电机发电,供应全镇照明和机器打米;李庄有爱,爱在同大医学院经过科学研究,根治了当时流行的麻脚瘟(软病)。
李庄的诱惑不仅如此,李庄的诱惑还有许多。读者可以在常志敏教授的《漫话中国李庄》一书去寻找,读者还可以在李庄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中去寻找……
【岁月留痕】 读常智敏《漫话中国李庄》一书的感悟
无论是常志敏教授的《漫话中国李庄》,还是常志敏教授本人带给作者的感悟,也是此次宜宾三天文化之行参与作者的心语。
《漫话中国李庄》,让我们读到了厚重的多元文化。同样是行走在李庄建于清代的祖师殿,这次感受到的却是李庄人“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的热情相邀,以及这里曾经是同济医学院的所在地。穿越之感油然而生,我们仿佛看到了吴孟超院士,当年就是在这里做解剖练习……
在此次宜宾三天文化之行中,初次在线下见到和蔼可亲的常志敏教授,他如数家珍般热情地为我们介绍了我们不知道的李庄。李庄的意义再也不是以前所感知的逛古街、喝白酒、吃白肉,而是有许多发现和感悟的多元文化。
一篇感悟能与读者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可见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底。
【建党百年】 江西行——南昌、井冈山
江西行,红色行。南昌,中国革命史上的英雄城;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作者沿着革命者的脚步,感受中国革命的传统教育。并继承革命传统,继续奋勇前行。
【建党百年】 我的入党故事
雷锋——共产主义战士、最美奋斗者;雷锋——忠于党和人民、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
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作者处处以雷锋为榜样,主动要求进步,工作认真细致,尽心尽力践行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为贫困户送去过春节的年肉和棉被。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雷锋精神将永远激励作者为人民服务。
【人生感悟】 倚杖听江声
宜宾的三天文化之旅,作者与一行作家老师朋友游李庄、览横江、观叙州少峨风光,感受宜宾朋友的深情厚谊。
李庄的抗战文化,令人难忘;李庄的饮食美味,令人回味。横江古镇的岁月沧桑,文化积淀,令人流连忘返。少峨山风光秀丽,湖水清澈,令人赏心悦目。
宜宾的三天文化之旅,对作者来说,的确是一次深度游,深刻了解宜宾这座长江第一城。
今天又是新的一周,《麦家陪你读书》已经坚持了第1436天,今天共读的是第206本书,美国作家理查德·耶茨的作品《十一种孤独》。
无论哪个时代,大多数人都热衷于讨论如何成功,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而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荣誉往往是少数,经历挫折失败却是人生常态。本周精读《十一种孤独》的作者理查德·耶茨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似乎更执着于“失败人生”。就像他在采访中所说的:“我对成功的人士不太感兴趣,我对失败更感兴趣。”每个人都会有高光时刻和低谷期,有时候,坦然面对不如意和孤独,何尝不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呢?
期待明天的共读。
不知不觉中夏至已至,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了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这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
在中国传统的农业国度里,二十四节气告诉我们什么节气的干什么,甚至还有节气养身与饮食。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江南一带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南方的面条品种多,如阳春面、干汤面、肉丝面、三鲜面、过桥面及麻油凉拌面等,而北方则是打卤面和炸酱面。“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我们家的面食的做法就非常简单,父亲的清汤面,我和妹妹的红汤面里加一点时蔬藤滕菜的叶子。
中国也是诗歌的国度,今天也读读关于夏至的古诗。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唐代: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夏至已至,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唯愿岁月美好,前路坦荡,一路收获,一路希望。愿我们走在岁月里,活在珍惜中。花开半夏,共赴人生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