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岛湖龙川湾高心灵书院,每期的禅修班都有两位事务长来照顾大家生活,管理学员的禁语情况,有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找事务长。
现在事务长更名为班主任了,最先因为都是在寺院里,跟随郭永进老师也就是空海师父学习,沿用寺院里习惯,称事务长。显然,在书院学习,称事务长为班主任更合适。
以往在寺院学习中时候,往往都是有几百人的禅修班,所以事务长也豆是由出家师担任,而且都坐在禅堂的最前面的位置,所以就感觉有些高不可攀,因此,大家都好像把事务长当成一个称呼而已,也不会因为什么生活琐事去麻烦事务长。
书院就不同了,事务长都是坐在教室的最后面,上课和下课,事务长都会守在禅堂门口,学员的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都在事务长的眼里,学员看到事务长这样认真负责,也都不敢怠慢,自然地端正行为,这会保持着一份庄严地学习气氛。
而且,事务长都很负责任,要是有学员不遵守禁语的规定,交头接耳,事务长都会立刻冒出来,予以制止。这点,会让有的人感觉受约束,不过对于用功学习的学员来说,可是求之不得,因为这样可以保持良好的氛围,可以更好静心。
事务长通常都是睡的最晚的一个,因为当学员回到寝室后,事务长会在宿舍门前来回巡视,检查大家有没有打破禁语的规定,因为有事务长的守候,大家都会不知不觉地不去说话,想说话也不说了。
我刚开始来书院参加禅修时,还不习惯这样严肃的管理方式,因为在寺院中基本都靠自觉,没有人去干扰你。当感觉一举一动都有人监视时,就有些不舒服。
当然事务长与事务长的管理风格也不一样,有的采取无为的方式,有的则是非常有为。
碰见有为的事务长,你要走哪条路都会有人监视,做什么就会有些顾忌,有些紧张,担心事务长会不会有纸条递过来。这时候就会想起老子的话: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朝多利器,国家滋昏;
人多伎(jì)巧,奇物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
我好静,而民自正;
我无事,而民自富;
我无欲,而民自朴。”
所以越是有为,越是条框越多,人就会变得逆反,反而没有好的效果,并不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无为的方式,看起来无为,其实是相信和信任学员,这样散发出来的磁场反而让学员会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好,不辜负这样的信任。无为的方式也是一种爱的方式。
所以在禅修中遇到好的事务长那是学员的福分,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甚至会影响禅修的效果。
来禅修多次了,也经历了各式各样的事务长,所以对此深有感触。
这次禅修,与事务长也就是班主任第一次交手,是第二天中午我在菜地里的小溪上用帐篷睡觉,被严厉地制止,我有些不爽。其实我并一定要用帐篷睡觉,而是他的态度,让我感觉不好。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固执,难以沟通的一个人,缺少同理心,直白地说,感觉班主任缺少爱心,比较以自我这个中心。
内心有这样一个印象,按照我平时的处事方式,我就会对他敬而远之,不愿意再去理它,从此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我的一个处事模式,我知道不好,但要改变还是很难的。我知道这是很严重的“二元对立”,会制造很多冲突和矛盾,影响人际关系。
至于如何会有这样的一种运作模式,我也反思过。
我生活的那个年代,是一个阶级斗争的年代。上小学时,写的最多的作文是批判稿,从批林批孔,到反击右倾翻案风,再到打倒四人帮。从国内批到国外,冲斗私批修到反帝反修。人虽小,各种运动却没有落下,常常看到听到的口号是:“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小学没有正经上过几天学,错过了在树立健康人格的最佳时期。
上了中学,开始有重点学校,我所在的学校变成了省重点中学。我们最初的十二个班,到初二的时候有八个班被分到其他学校,只剩下四个班级。
自此开始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之路,我记得当时我的同桌和我借一本《中学生》杂志,要看里面的习题,我都没有借,因为我担心她超过我。现在想一想当时的心态,都有些愧疚,也有些后悔。
其实这样的自我为中心的心态,或者直白地说自私心态,并没有让我变得更优秀,反而让我有了纠结。
后来有一次我在福建福鼎灵峰寺参加专修班,我和一位比我小几岁的师姐住在一起,她很节省,从不买水果,我因为手臂骨折,需要营养,就买了很多水果。我客气地说你也吃呀!可是当我有一天发现她在吃水果的时候,就非常生气,直接了当地说,你知道我是因为需要营养才买的水果,言外之意在责怪她又没有生病还吃我的水果。她默默地没有说话,但我能感受到她的尴尬窘迫。
说完我也很自责,但是话一说出口也收不回来了,我也没去道歉,因为不好意思说出来,我的自傲让我羞于承认错误。
我们住在一起一个月就分开了,因为她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四十多岁正是壮年的丈夫突发心脏病去世。我们下晚课回来,我已躺下了,她在卫生间久久没有出来,我心里还责怪她为什么不睡觉。最后她出来了,俯身对着我说,她丈夫去世了!同伴的脸苍白的像一张白纸,我看到她那苍白的脸,听到丈夫去世的噩耗,感到特别恐怖,我吓坏了,一下子就坐起了。
昏暗的灯光下,我不知说什么好去安慰她,她不哭也不流泪,就是静静地躺在床上。她常常很骄傲地说起丈夫,人长得特别英俊,而且特别能干,家务活都包了,对她又好。溢美之词让我都嫉妒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我俩坐在三轮车上,寒风吹过,我俩冻得瑟瑟发抖,我的手臂骨折的夹板还吊在脖子上,送失去丈夫的同伴。我借了三百元钱给她做路费,这会让我能安心些,也借此弥补我曾经对她的伤害。她后来跟我说,幸亏你给我的三百元钱,否则我都没有路费钱了。
多年后,再见到她时,她告诉我走出丈夫去世的阴影是多么艰辛。她后来得了抑郁症,差点没有跳崖,就是想死,最后是去看了精神科医生,吃了药才慢慢好起来。她跟我分享说,️抑郁症一定要吃药。
说这话的时候,她已经完全摆脱了失去亲人的痛苦,开朗自信,这让我感到很安慰。
后来,她托人给我捎来一袋用自然农法种植的大米,表达对我当年帮助的感谢。
这段交往经历让我有了深刻反思。同伴离开后,有一周时间是我一个人住的,一下子感觉空荡荡的,很失落。同伴在的时候,什么活都不让我做,我们住的地方是在一个山坡上的二楼上,要走过很长的楼梯,都是她把水拎上来,还把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俩人的房间因为有她,而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我记得有几次,我坐在上山的路上掉眼泪哭,我很懊悔没有好好待她,而她对我却那好我却没有感受到。
我甚至还瞧不起她,我穿的旅游鞋有些硬,就扔到垃圾箱里又去买了两双新鞋,同伴看到后,捡回来刷的干干净净,就像新鞋一样,说留着天冷的时候穿。我看到一双旧貌换新颜的被我扔掉的鞋子,心里️一丝丝嫉妒,一双好鞋就这样拱手让人,真是不甘心。
但嘴上却什么都没说,心里的嫉妒,又被一种瞧不起的心态所掩盖,因为这会比嫉妒让我感觉舒服些。
最后临走时,同伴跟我说,这双鞋你留着冬天穿,鞋底后耐寒。我心里很惭愧也很感动,她不一定需要这双鞋,是不忍心浪费,菜捡回来的。
老子告诉我们:
“即以为人已愈有,即以予人已愈多”
多年后我再回顾这些经历的时候,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
如果当年我借书给同桌,我的心态会更阳光健康,我想我的人生一定会更美好。
如果我能大方真诚邀请室友,一起分享水果,我们的日子一定过得很开心,也就不会有那么多遗憾和愧疚。因这份爱心,我的学习收获可能会更多,不必浪费这么多生命去学习而会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我记得在那期学习中,我如饥似渴地认真学习,手里常常攥着着空海师父所作h的《阿含解脱道修行次第》这本书读,就是爬山的时候我也带上书,其中一首偈我还能背下来:
“若有行慈心,亦无放逸行;
诸结渐渐薄,转见于道迹。”
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善心善念,是很难修行有成,也是很难悟道,也终不得解脱,也找寻不到解脱快乐幸福之路。
可惜当年只是会背书,不能理解其中真实含义。只怪自己善薄福浅,学习才这么吃力!能怪谁呢?生长的时代有关系,家庭教育有关系,自身的素质也有关系。
所以,这次禅修我的以往运作模式又出现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评价评判班主任这个人不好。
我穿的大衣的带子掉了,得用针线重新缝上,可除了向班主任求助,我没有其他办法了!以往的自傲再这里不好使了,现实让我低下头来,求助班主任给我针线。
写完纸条,一天没有消息,也没看到针线,我心里有种被冷落的失落感。但第二天早上,我看到了针线盒。我松了一口气,对班主任的成见也没那么大了,觉得班主任还是有些可亲可敬。
这是与班主任第二次交手,我对班主任有些信任了。
我觉得在禅堂打坐静心,不如在大自然中好,我又要独出心裁地要去室外打坐,️️可这得和班主任请示,否则他会找我麻烦,就像支帐篷一样,再次扼杀于摇篮中。怎么办呢?
我想出一个办法,用示弱丑化自己,博取他的同情,来让班主任同意,因为我担心我要去外面打坐,他要一下子拒绝了,我可没有回转余地了。
于是我写了这样的纸条:
“老师,我在禅堂打坐感觉特别难受,特别紧张,我觉得我这样会影响到其他人,所以我请求允许我在止观课,到外面打坐。我能来禅修一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很珍惜,希望能批准我的请求,为盼!”
我感觉班主任是一个有一点权力欲的人,我要让他感觉我在求他,他自我满足后,会感觉被尊重,又有了让他有行使权力的机会,他一定会同意的。
果然,他很快给我写来纸条说:
同意我在外面打坐,而且相信我是老学员,一定不会懈怠的。最后还叮嘱我说,你现在有这些情况,可以去找院长小参,是在禅堂共修好,还是在户外打坐好!
我暗暗得意,计划成功了,至于小参,就不必了!论禅修经验,院长还不如我呢!我还用院长告诉我吗?真是可笑!
这样我就有了自由的机会,也算是对班主任不让我用帐篷的一个报复,这让我感觉舒服了一些。你管不到我了,我想来就来,想在外面就在外面。
这样到了第十天,在郭永进老师的视频答疑之后,我又给班主任写了纸条,因为我真的生气了。我发现班主任也不守门了,中间的上课磬声也省了一个,还有禅堂的打坐时关着的灯也不关了,这是什么意思?我还不习惯这样的放任,我觉得这都让禅修的氛围有些懈怠。于是毫不客气地写到:
“为什么禅堂的磬声没有按时按点响起?为什么禅堂的门开着?为什么打坐时不关灯!为什么我们学员没有懈怠,而老师却懈怠了?!”
我写完后,把纸条放在意见箱里了。没有收到回复,心里有些不安,觉得自己是不是又自以为是了?!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一种习惯的运作模式,而我没有发现呢?
我决定请教院长,这还要感谢班主任的点拨。
上午第二堂课,是体证体悟课,也是小参时间,老师会在大门口旁的房间内给大家小参。参加这么多年的禅修,这还是我第一次小参,想想都不相信吧!可以看出,我多么地有一点自以为是。
那天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大衣穿不住了,我只穿一件单衣。小参室里有一位学长正在小参,院长透过玻璃门看到我,对我说等一下。我就到院子里等,看着春天里的小草,小花。它们都是那么开心地茁壮成长着!
说小草开心,不是形容,而是大自然的实相,大自然真实的展现!每棵小草,叫不出名字来小花,都把自己的叶子向周围打开,那样的自在而无忧无虑,没有一点犹豫与担心,完全敞开心扉。所以,看到这些草呀,花呀,我变得开心起来!所以我对自己说,今后也不论什么情况️,都要开心,像小草小花一样。
前面的学长从小参室出来,我走进去,院长微笑着让我坐下,我就告诉了院长我写这张纸条的内容,我说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妥。我觉得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总有看不惯的地方,然后就冲动地说出来,结果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了,这是让我很苦恼的。
院长说,如果你说的是事实而且需要改进,我想他会考虑的,也会采纳并改变的。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是希望把事情处理好,还是出于我们的冲动的心理。
你说在平时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方式,这样一个模式,那我们就要注意了。
我问这是不是小我的运作模式呢?
院长点点头,告诉我,我们真实的自我不只是我们这样一个皮肤包裹着的肉体,我们的生命是更大的一部分,我们和宇宙万物是一体的,当我们放下小我的思维,我们看谁就像看到了自己一样,没有那么多冲动,她是平和的,充满爱心的。
听到院长说的时候,我的眼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我对院长说,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流眼泪呢?
院长告诉我,这是我能内心深处盼望已久的希望,她渴望走出小我来到一体世界。
阳光透过落地窗照在身上,也让房间明亮温暖。院长背后的窗外是翠绿翠绿的山,上面长着高高树木花草,小鸟在林间飞来飞去,清脆的鸣叫声也透过紧闭的窗户传了进来,小参室变得空灵宁静起来。
院长说,我看小鸟,小鸟也是我,所有一切都是我,内心是祥和的,也充满爱。郭老师让我们开发明觉,就是让我们学习用心去觉知小花,小草,流水,树木,万事万物,而心是没有分别的,也没有冲动的。是我们的大脑让我们去判断对与错,好与坏,充满着二元对立,矛盾冲突。
要是以往,我会觉得这很玄很虚,但现在院长说的我完全能接受,就是这样的。
我的冲动,我的愤怒,我的评判,我的小计谋,都是我这个小我在运作,它在支配着我的大脑,因为小我也是大脑运作的结果。而我们的心,却让我们没有分别,也就没有分别的烦恼,我们的心,也是宇宙的心,那是慈悲充满着爱心。
院长鼓励我,好好精进!
走出小参室,告别院长,我的心中充满着温暖,也不再有纠结的烦恼了。
班主任身兼多职,我们在上体证体悟课时,他还要去厨房帮忙,要做很多杂务活。
风起了,地上晾晒着的青菜随风飘落四处,班主任在收捡着,我也情不自禁地蹲下来去帮忙捡飞起来的菜叶,当我把菜叶递给班主任的时候,我发现又有眼泪涌出来。院长说的对,用心去生活,都是感动和温暖,都是祥和幸福,没有二元对立,没有评判自责,没有冲动挑战。
记得于丹在说到自己回家的状态时,这样说:
我回到家里,就把大脑放下了,做啥吃啥,吃啥啥香,没有大脑,也不用思维了。
这是才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也是生活的艺术,也才会家庭和谐,这才能生活的幸福快乐的秘诀。
放下大脑,用心灵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