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公元228-230凡三年事
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发生在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中的街亭之战。诸葛亮开局打得十分顺利,这是因为刘备去世后,曹魏方面认为蜀汉没有名将,对蜀汉十分轻视。诸葛亮出兵祁山,号令严整,军容整齐,给了没有任何准备的魏军以极大的震撼。曹魏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叛降了诸葛亮,一时间诸葛亮声威大震,曹魏大臣莫知其措。明帝却认为诸葛亮本来在成都依据山险固守,现在亲自出山,正合兵书上所说的不请自来,“破亮必也!”。话虽这样说,所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明帝派对于是派五子良将,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的右将军张郃为总指挥官,率五万兵马步骑赶往陇上驰援。这支军队是曹魏最精锐的军队,有着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经过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穿过了没有设防的关陇道,来到了街亭面前。
诸葛亮这边在街亭以逸待劳,早做好了战斗准备。他派出前锋部队在这里阻击张郃,自己则率领主力在不远的西城,作为街亭的后盾。防守街亭的蜀军指挥官是马谡。马谡原为越嶲太守,才器过人,好论军计,深得诸葛亮器重。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诸葛亮不以为然,让马谡做参军,时常通宵达旦谈论军政。这次出兵祁山,大家一致认为该用魏延、吴懿为先锋,诸葛亮意欲让马谡立下战功,一堵众人悠悠之口,所以,一意孤行,决意让马谡作先锋,据守街亭。
街亭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定位于汉中与潼关之间,是沟通蜀地与中原的重要通道。控制着西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也是进攻蜀地的门户。一旦失守,将对蜀汉的战略利益造成巨大威胁。同时,街亭处于关中与陇右的交接点上,其山高谷深的地势使得它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向东可以直插关中平原,对长安和洛阳形成俯冲之势;向西则可以切断关中与陇右之间的联系,进攻凉州攻打陇右。
原本按照诸葛亮的计划,通过封锁陇山、固守街亭等关键通道来夺取陇右地区,进而以此为稳定的大后方对抗曹魏。
结果马谡到了街亭前线,擅自改变了诸葛亮的作战部署。对裨将王平的多次劝谏不欲理睬,不在街亭固有的城寨设防,将军队拉上了南山。当张郃率军到来后,经过侦察,发现了南山蜀军的弱点,那就是山上无水。于是张郃派兵切断了蜀军的汲水之道,使得山上的蜀军由于干渴发生了动摇。在随后的攻击中,蜀军发生了崩溃,遭受了惨败。
街亭的失守,导致了诸葛亮此前谋略全盘落空,进退无据下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而结束。诸葛亮为此自贬三等,降为右将军。还处罚了大赵云守箕谷战败,虽损失不大,也被贬为镇军将军。作为败仗的主要责任人,马谡首当其冲,被诸葛亮挥泪斩杀。
至于蜀军正是用人之际,马谡只是打了次败仗,到底该不该杀,历史上一直有歧义。可是,大家只是看到了马谡打败仗的事实,却忽视了他逃避责任的事实。在街亭之战失败后,马谡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情,那就是他临阵脱逃,不敢回到诸葛亮的大营,而是私自逃回了蜀中。直到诸葛亮回师,才将马谡抓了回来,这件事犯了大忌。所以,马谡被杀是必然,更何况是以治军严明的诸葛亮帐下,所以,马谡死的一点都不冤。
对比于赵云,他虽然也打了败仗,但是赵云勇于承担责任,上书要求贬官,诸葛亮最后除了贬赵云的官职,也没有在其他方面再处罚他。我们可以想见,如果马谡敢于承担责任,向诸葛亮认罪,诸葛亮还可以对他网开一面。可是马谡私自逃亡,就把自己推上了死路。
二、计收姜维。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了,却有个意外收获,就是收了姜维。公元227年,在凤鸣山之战中,诸葛亮用诈城之计,欲攻夺北魏的天水关,却被天水关太守马遵手下一个职位低微的牙将姜维识破。诸葛亮得知姜维才高智广却不得志,决心收服,于是设反间计离间姜维和马遵,救出被马遵扣为人质的姜维母亲、妻子,对姜维耐心说服,终使姜维心悦诚服地归降西蜀。后来,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因杀魏兵太多,魏军对之恨之入骨,在成都兵变后被魏军俘获,被“剖腹取胆”,死状惨烈,令人扼腕!
三、曹操人生六大困境,却总能逃出生天。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仅十个月左右时间,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东下,关中虚弱,诸葛亮以先帝刘备“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遗虑为念,打算再次兵出祁连,群臣对能否取胜多存怀疑态度。
于是,诸葛亮作《后出师表》,表中中提到曹操“计殊绝于人,用兵仿佛孙、吴”,然而也曾遭遇六大困境。
六大困境分别为:
第一困境“困于南阳”,此战是曹操征张绣之宛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曹操先胜后败,张绣在毒士贾诩的帮助下,夜袭曹操大营,此战典韦、曹昂、曹安民等战亡,曹操险死逃生!
第二困境“险于乌巢”。官渡之战,袁绍以绝对优势压迫曹操,在这样的紧急情况下,曹操从许攸口中得知乌巢的情况,冒死亲率大军夜袭乌巢,最终烧毁军粮,大破袁军!
第三困境“危于祁连”。说的应该是刘备和曹操汉中之战,此战刘备大胜,第一次正面战胜曹操,刘备势力达到顶峰,此战曹操大将夏侯渊阵亡!
第四困境“逼于黎阳”。官渡之战后,袁绍仍然拥有绝对优势的力量,在随后的黎阳之战中,曹操于仓亭再次击败袁绍主力,随后袁绍病亡,袁氏势力分裂!
第五困境“几败北山”。说得应该是在北方对乌桓人作战,面对乌桓大军,曹操率领奇兵出入人迹罕至的“卢龙塞”,急行800里趁敌人不备一举击破敌军主力!
第六困境“殆死潼关”。曹操在潼关之战中对战马超,此战曹操大败,割须弃袍,狼狈之极!
而面对上述六大困境,曹操每次都能绝处逢生,逃出生天,安然无恙。这是为何?在诸葛亮看来,其中就在于五个字,曹操“以危而定之”。
诸葛亮以曹操的为例,说明夺取天下的事情,总想着稳稳当当地取胜,而不想着去冒险,哪有这般便宜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