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开始跑步到今天,抖音上有人说,我跑步和他散步速度差不多,有人说,他跑5km 17-18min,有人说,浪费睡觉时间,有人说,跑步瘦了多少斤?有人说,你不胖,为什么要跑步?......
以上所有的评论,我都心怀感恩,感恩他们愿意评价,有人评论,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的心,同时也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而自己要勿忘初心,超越自我。别人的经历用来参考。
跑步要理由吗?如果一定要,那么我分享村上春树的10个理由给你; 1.快乐,合乎性情,2.健康 3. 隐喻,战胜过去的自己 4.独处,无需和谁交谈,默默跑步罢了。 5.排解情绪之毒 6.便捷,无需伙伴和对手 7.写小说的方法 8.免疫 9.小确幸 10.非如此不可。我跑步的目的是为了健康,简单明了的就是为了可以健康愉快体面的活得更久一点。
某日下午,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句话,你最擅长的是什么?
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我最擅长的是什么呢?我绞尽脑汁,不知道。擅长,就是别人做不好,你能做得好,起码要比别人好很多。我有什么比别人好的呢?别人做不到,我能做到的。
底下有人留言说:写作,策划,瑜伽,锻炼,运营,心理学,很多很多.....我也想写我擅长的,但是我写不出来,自己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瞬间慌了。活了三十二年。我擅长什么?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为什么我活了三十二年了,还不知道一样自己擅长的事呢?这背后的原因更加让人恐慌。
我思考后总结。擅长的事情,就是长期作业积累突破,可以分享和教授给别人的技能本领。而每个人在人生成长中都在学习很多的事情,而可以让自己长期作业积累并且不断突破的事情,需要有一个专注力,还要有一个长期思维。为什么我会没有一个擅长的本领?因为缺乏长期思维。也可以说,思维逻辑不连贯。换言之,做事情往往过于被动。在一件事上没有更自主深远思考。
同样是学习语文,有人可以变成作家,同样是学习英语,有人可以做到讲母语一样,同样学习瑜伽,有人可以做瑜伽导师,同样学健美操,有人可以变成健美操教练,同样画画,有人可以成为画家。我认为这就是思维导致后面的行动持续性。我记得我当时做这些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而我看到的也只是考试成绩而已。哪怕我多想远一点,结果都不会一样的。而为什么我当时不会有意识的去深入学习呢?是因为没有这个认知。多可怕。比没有一技之长更可怕的是这种固有思维。
在我的记忆中,在学校学习家长和老师给我的潜意识就是,读书,考好成绩,上好高中,上大学,得到一份好工作。以前完全不觉得这样会有问题。但是现在想想觉得好可怕。我后知后觉,现在我不能灌输给我的孩子这样的固有思维。读书,为了考高分,读高中,上大学,一份好的工作。作为家长的我们有义务和有责任指引他们看得更深远一点。
每一个擅长的背后是多少个日夜的刻意练习?每一分钟的荣誉是多少个日夜的默默坚持?钢琴演奏大师朗朗,3岁开始练琴,每天练习5-6个小时。33岁才立志写作的作家村上春树,三十多年每天坚持早起跑步写作。舞蹈家杨丽萍,一生都贡献在舞蹈艺术。兴趣不管是3岁还是33岁开始都不会晚。但是一旦开始,请一定专注投入深耕。长期坚持在一件事上磨炼。才能把你的兴趣变成你的专长。
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早一点的找到自己的兴趣,并且长期坚持。突破自我。就算暂时没有发现自己的兴趣,也希望他们的眼光可以看得更长远一点。形成成长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