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家成长手册之TF3-2关,介绍了一个特殊的激活经验【A1】技能:把知识改编为量表自测题。
这个编写量表自测题的技能,对拆书家而言,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得看拆书家是否用心体会该技能的核心知识点,并且是否能够了解量表设计背后隐藏的原理。拆书技能爱好者,就是鄙人哈,仔细琢磨了一下自测量表的设计原理,有些小秘密想说给你听听。
What 什么是自测量表?
1.顺藤摸瓜
根据笔者查阅《心理与教育测量》(第三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015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部分内容引自该书),本关提及的测试-即通过拆书家设计的量表自测题,来让学习者更了解自己,发源于心理与教育测量的一种人格测验方法。
根据手册之中内容描述和编制表格的要求,具体而言,据笔者目测,它与测量态度的利克特量表(也称之为李克特量表)非常相似,应该是一种脱胎于利克特量表设计原理、服务于现场学习需要的、一种简易自测量表设计方法。
2.态度测量
康贝尔( Cambell)认为,态度是针对一组社会事物而产生的具有一致性的反应群。态度包括认识(尤其是评价性认知)、情感和行动倾向三种成分。
在这三种成分中,认识是最先发生作用的,其次是情感,最后是行动倾向。有时这三个成分是同步发展、协调一致的,但有时从认识到行动倾向有一定距离。……“态度”一词往往与社会刺激和情绪性反应相联系,也常常涉及价值判断。
态度测验,是对态度的方向和强度的测量,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态度语或项目构成。根据受测者对态度语或项目做出的反应推测被试的态度。
这些态度语或项目的方向和强度是有区别的。态度测验可以了解人们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可以衡量宣传工具影响人们态度的程度(如投票预测、市场调查等),也可以评估教育的效果。
3.利克特量表
既然本拆书技能源于利克特量表设计原理。那我们有必要对利克特量表有一个基本了解。
利克特量表,是在做心理与教育测量时,常用于测量态度的一种表格工具。具体设计模式为(《心理与教育测量》,P342):
利克特量表,以一系列态度语或项目开始,每个态度语或项目表达一种明确赞成或者明确不赞成的态度,量表假定这些陈述都具有同等的量值,项目之间没有量值差别,项目选择的主要基础是内部一致性。
利克特量表,要求受测者对每个态度语或项目进行等级回答,回答通常被分为五级:很同意(SA)、同意(A)、不能确定(U)、不同意(D)、很不同意(SD)。……最后,用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的评定等级的总和,来表示受测者的态度。
这些定义和文字,非常契合本关关于量表自测题设计的描述。
4.在百度上搜索关于自测量表设计的信息,隐约可以看到:目前国内营销界做市场调研,在选择测量技术与量表设计时,利克特量表是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市场调研工具。
上面是关于态度及其自测量表的一些背景知识介绍。为我们设计量表给到了一些基础框架。
Why为什么要采用自测量表?
1.在《心理与教育测量》里,我们可以看到,对被测试者(本简书里指学习者,以下简称为被试或者学习者,二者为同一个意思)态度的测量,是基于拆书家对被试了解的需求,或用于智力测验、或用于教育测验,或用于人格测验。
它为拆书家了解学习者,更好地服务于现场学习,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通过测试,让学习者进一步了解现在的自己,为下一步对相关知识片段的学习、对渴求探究问题之解决之道好奇心做一些铺垫。
2.测试( practice tests)不同于考试,不会给学习者带来压力。更重要的区别是,考试通常是以知识为中心,考完了可以知道学习者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程度是多少,而测试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测完后学习者自己就更了解自己的情況和位置。
3.精心设计的测试题,可以很好地起到【A1】的效果:在认真完成上面《七个习惯》的量表自测的过程中,学习者要不停地回想自己的相关表现,这就是在激活经验了。
How 如何设计一张自测量表?
方法和要点:
1)找出拆页描述技能相关认识、情感和行动倾向的语句。它们也有可能包含在上下文的举例,或者故事情节里。(手册P81,原文是“找出拆页描述技能相关相关表现或行为的语句”)。
2)上面提及到关于态度的三维细分(认知、情感、行动倾向),也提示拆书家:可围绕学习目标和本次学习主题,从相关的认知、情感和行动倾向,三个角度去思考和设计测量项;尽管有时候,拆页里并没有全面提及相关内容,拆书家可以根据经验进行脑补。见示范一、二。
上面两个知识点,应该是超出了手册给到拆书家的技能点。这也是拆书家常常抱怨设计题量不足的本质原因所在,因为大家压根不知道从何入手写题项!
3)拆书家要从学习者(被试)角度出发来设计量表,所以,测试项要用“我”-指被试、学习者,做主语,加工出一个描述性的陈述句。
描述语言尽可能清晰,避免出现语义歧义和不同理解。要求拆书家应考虑到被试的知识和经验背景。尤其考虑到被试可能完全没有相关知识。如果脱离被试实际太远,自测题就失去了意义。
4)一般需要拆书家为被试给出一个一般性描述的测试场景,去引发被试思考过去自己碰到这个场景,或类似场景时的状态是如何的,会做哪一类选择,并且通过打分的形式,去判断自己与这个场景下描述的状态契合度。
这可让被试更容易、更快速地沉浸在测试项设计的场景里,被试可更快、更容易答题。像DISC性格测试一样。
如果选项里没有说明选择场景,常常暗含有某种常规性假设,可视为具有一般人习惯性的认知或做法。
5)不要出现频率性词语,如“经常”,“偶尔”,因为每位被试都有自己的理解,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差异。但极端频率性词语可以,比如“总是”,“从不”。
6)每一项围绕一个测量项展开,不要有两个及以上的分句。
7)量表化,配上一组数字,一般是1、2、3、4、5、6。可根据需要,6个数字可倒排。请被试根据自己的真实表现与这个陈述句的符合程度来评分。不建议采用1、2、3、4、5,可避免出现“中间派”、“温和派”,让测量失去意义。1-6的含义,可见示范二。
示范一:
示范二:
Tips:
1.设计前要了解的:
1)如果你用于加工出量表自测的内容就在拆页中,那么在现场可以先请大家做测试,然后再阅读拆页。
2)需要测量的一定是被试对一个比较抽象的、某个技能有关知识/概念的态度。
3)拆书家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做测试的目的是什么?是要让被试由此联系到哪一类场景下的态度或者能力表现?与本次学习活动哪个目标密切相关?量表测试与学习目标之间有密切联系吗?
4)拆书家要清楚,这是自测量表,被测的对象是学习者,结果反馈和应用对象也是被测学习者,拆书家并不太需要关心某个被测的具体总分值在哪个区段。
2.不小心常犯的错:
1)一会儿是正向陈述,一会儿是负向陈述。单个选项的价值取向没有保持一致性,会让被试无所适从。
一般而言,被试的价值取向与试题的越一致,分数应该越高才对。
2)测试项没有围绕主题展开: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测试选项不聚焦,被试不明所测为何物。
3)测试项的用词用语,尽可能避免大量使用饱含“正能量”的、趋向社会赞许的描述或选项,或者会产生负面情绪、由此产生抵触、反感等防御性反应的描述。避免被试有极端、折中、默认、肯定等反应定势。尽量用中性陈述和措辞。
4)测试选项设计,明显感觉不在一个Level上。
5)其他常规性错误,见手册P82,这里不作赘述。
3.预防异议时刻:
面对被试的一些疑问,拆书家可以做些知识备份,以做预防异议时之需要。
1)被试人格不是静止的,会变;
2)从众,或为获得较高社会评价;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真实特征;防御性反应,会影响测试结果;
3)被试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影响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4)人格具有独特性,统一的答题标准是否恰当,值得怀疑。
4.其他
1)量表设计是一个严谨的技术活儿。这里我没有谈到测试表哥设计必须涉及的效度和信度的问题。
所以,在这里,拆书家的量表自测题的设计,千万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别以为你就是测试题设计砖家了。在这里,它只是激活经验的一个工具,记住,激活经验,激活经验的工具而已。应该属于一种简化、适用的李科特量表。
但是,拆书家至少要熟悉上面谈及的量表测试有关的知识内容,避免出现常犯的错,让被试感觉你很专业、设计很用心。
2)关于量表自测这个动作,放在哪个环节来做比较合适的问题。推荐是在阅读某个拆页之前,要激活的经验与这个拆页密切相关。而不是拆页讲解之后哦。
3)关于选项设计多少合适的问题。推荐选项要在5-10项。太少,一怕被试意犹未尽,二怕覆盖面不足以体现被试态度或行为风格;太多,设计难度大,专业性要求高。
4)关于汇总的数值,拆书家总得说点什么吧。记住,激活经验是关键。
一般采取三段论比较合适,分为高、中、低三档:
高分区间,》5X选项数,“少有,值得恭喜、肯定、羡慕”;
中间区间,5X选项数-3X选项数,”还有努力空间”;
低分区间,《3X选项数,需要留意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关于下面拆页内容的学习,你,今天来对了!”
滔滔不绝,上面说的所有的一切,是为了让拆书家显得更专业,看起来更专业。目的,激活被试的经验!
据说,高阶的拆书家,具备把任何技能性知识加工为量表自测的能力。你有了吗?
本次简书,部分内容来自于水煮猴、Q学徒的分享,以及与小师妹、阿波罗的经验交流、思维碰撞。
一家之言,欢迎留言。
您的点赞、评论、分享、质疑、讨论,当然包括打赏,将激励我写更多、更好的关于拆书技能主题的简书。
这里是拆书帮成都蜀汉分舵三级拆书家 杨聚东 2018.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