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邀大家玩个奥数问题:烙饼。
说:某烙饼店某日来了三位顾客,急于要买饼赶火车,限定时间不能超过16分钟。几个厨师都说无能为力,因为要烙熟一个饼的两面各需要五分钟,一口锅一次可放两个饼,那么烙熟三个饼就得20分钟。这时来了厨师老李,他说动足脑筋只要15分钟就行了。你知道该怎么烙吗?
先思考一下,闭目,灭屏1分钟。
OK。不假思考的话,酱紫。要20分钟,满足不了顾客需求!
BINGO。一般思考方式是把这个问题搞成运筹学,重在解题时,动手又动脑,让人体会最优化思想的应用,培养人们解决问题时寻找最优化方案的能力,能不能概括出公式不重要。
BUT。一口锅可同时烙6个饼,要烙100个饼,最少要多少时间(当然还是忽略换饼翻面等等时间)?你还去排列一下?显然不现实,一定是找一个公式,但是没法证明它是正确的,所以只能是估计这么多。
找到每个饼需要的工作量,算总工时,再去估算大概烙多少锅,就找到公式了。
(1)总工时:(100饼×2)x 5分钟,不计算,下一步取整计算
(2)最少时间:((100饼×2)/ 6+1)x 5分钟 = 34 X5分钟=170分钟。
我数学不好,不知此方法对不对,也不知道该如何证明,但是起码是一个估算,给具体安排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SO。
我想说的是动手又动脑是培养生产线的PE工程师;能概括出公式,能分解每个工程量,最后算出总工期,这是厂长至少是包工头的才能。两个思维模式还是有差别的,包工头要算出总工期,分配给生产环节,生产线长去找最优化生产方式。烙饼工作被赋予了流水线的管理方式,就要找到并消除关键路径上的瓶颈节点即可。
RBL,实际烙饼,要考虑口感和翻面时间,不可能只是考虑弄熟为原则,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留出一些生产裕量,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就是一次只能烙2个饼,只能供应两个顾客,这就是现在的精品打造、宁缺勿滥。
你见过给五口之家煎蛋的主男,像烙饼数学问题一样实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