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老师不姓荷,姓何,只是酷爱画荷。我便私底下称他为荷老师,当然,他毫不知情。
第一次看荷老师的荷花作品,是在一个读者群里,那时我们还不熟,他发了一张图片,尺幅间只有三色,粉,墨绿和黑,大刀阔斧。我暗自揣度,怎么好端端一个荷花,让他泼得如此惊心动魄。
于是就在群里聊了起来,荷老师又发了几幅作品,除了荷以外的一些小品。有一尾鱼,几只干枝梅,或者还有一只拙拙的泥色茶碗,大片留白寥寥几笔,色彩也很温润,顿时便觉暗香袭人鱼戏水。和前面张牙舞爪的荷很不搭,仿佛由关西大汉变成豆蔻少女,甚至竟生出些一苇渡江的禅意来。
然后荷老师便款款而来。
那日正在书苑里和华真姐姐聊天,深秋,有风,路上行人行色匆匆,一绿衣男子脚踏(那是什么车,我不知道)而来,旁若无人,若无其事。然后在书苑门口玩了一个特技动作,车便稳稳停住,笨拙的大轮子俯首帖耳。绿衣男子一把推开书苑沉重的玻璃门,带着呼啸的风声,进门就说,“华真姐,把你的好茶叶给我一点,我给你付钱”一个执意要给,一个死活不要,纠缠半天,到底是不要的人赢了,荷老师也没有再推辞,包了茶叶,一抱拳,又如风一般离去,刹那间便没了踪影,路上行人依旧行色匆匆,我和姐姐面前的桂花红茶还飘出袅袅的香气。
后来我去了一次荷老师的画室。说是画室,更像是一个修行者的心灵湿地,充满着潮湿的氧气。一把墨黑的古琴悬挂在墙上,简单的书架上,堆放着美术类书籍。一盏油灯和几只古碗沉默地陪伴着,一席草帘半卷,光影斑驳在巨大的铺着毛毡的画桌上,沉香已成灰,白猫懒洋洋地,隐约有古曲《风入松》。时光穿过他们来到了荷老师的面前,相看两不厌。
我没法从绘画的角度去呈现荷老师,那是一门学问和一个体系,我无法做到。然而我以为,荷老师无论是绘画,还是去讨茶,那都是一个表像,一定会有核心的东西一脉相承。我同样没法给荷老师定义,我只能做没有任何修饰点滴呈现,因为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个人也有一千的荷老师。荷老师怎样画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荷老师真因为是荷老师,才会有那样惊心动魄的荷,才会有他所呈现的一切。
荷老师,何冰,甘肃天水人,幼时曾习武,从过军,热烈地生活了很多年。偶遇荷,便两情相悦,缱绻于此。人生的动和静,起与伏,红并绿,在荷老师的手中,怕是收放自如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