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网络高度发达、信息化横流的时代,智能化的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标配。从年过七旬的老人到二十多岁的青年人,手机几乎成了他们日常最常用的联系和娱乐工具。与亲戚朋友聊天、玩游戏、刷视频、逛朋友圈,每日玩得不亦乐乎,沉迷不能自拔,占用了一天中极大部分的时间。
根据发展趋势,使用电子产品的对象愈来愈低龄化。一些孩子玩手机上瘾了,以方便联系的理由,要求家长配备手机。越来越多的家长执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吵要,纵容成就孩子的想法,为其配备手机。
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日常联系方便的同时,对青少年、低龄儿童所造成的危害超乎想象,极有可能让其付出整个人生的代价。有的人对手机作了这样的形象的比喻--手机就是现代人的精神鸦片。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近年来,手机对青少年、低龄儿童造成的危害纷纷曝光。如某地16岁初中生因不让玩手机跳楼身亡、孩子“在家打游戏,被骂就自残”,等等。据我国首份儿童安全研究报告显示:国内3-6岁的幼儿中,手机接触率高达91%;到了9-10岁,已经和成人使用行为相差不多,使用频率之高、时间之长,令人惊心。
过度沉迷手机,到底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一)伤害身体。长期沉迷手机,严重伤害身体。首当其冲的就是影响孩子的视力。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好多器官都尚未发育健全。孩子整天盯着手机屏幕,离屏幕越来越近,还很少眨眼睛,眼睛肌肉得不到放松,孩子的视网膜往往就是这样损伤且不可逆转的,严重的甚至让视力丧失,变成失明。其次,经常长时间固定低头姿势玩手机,使孩子的颈椎不堪重负而变形,曲度变直。再次,经常玩手机上瘾后,大脑除娱乐信息外,缺乏其它多样各类刺激,导致发育滞后,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落后其他同龄人。
(二)耽误学业。孩子年龄尚小,自控能力差、对好玩的、吸引人的游戏容易上瘾,欲罢不能。而且一个人的注意力资源分配有限,一旦沉迷到手机游戏中,未能腾出更多的注意力及时间去学习,势必影响学业,造成无心上学,甚至有的自动退学或被学校劝退。在当前知识就是生产力的社会,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就要成才谈何容易?
(三)无进取心。在现代的网络社会里,我们正生活在被设计好的社会环境中,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为算法贡献素材。孩子沉迷于玩手机当中,手机上的各类游戏、信息设计公司会根据针对你的点击、爱好、兴趣,精心设计各类“信息甜点”不断推荐给你,各类无须费脑的信息、内容产品让你应接不暇;而且面对许多不经费力就可以得到的低密度信息,大脑中贪婪的多巴胺会持续源源不断受刺激而分泌出来,激活奖赏回路,形成“刺激--奖赏回路(即时反馈)--阈值提高”的循环中,让你欲罢不能、不由自主地沉溺到手机中,最终把你喂成心智不成熟、无上进心、短视的“巨婴”。
只会感性思考的你,自然而然认为玩手机就当前生活的合理舒适状态。于是,每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玩手机上,离不开也不想离开该舒适区,逐渐忘记现实生活。什么人生理想、时间价值、成长发展等一切都抛之脑后。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迷失自我,人生的未来就毁在玩手机上了。
(四)扭曲三观。当前,网络监控还不到位,网络信息参差不齐,各类不良信息禁而不止。孩子正处在塑造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当面对各类低级、不良、极具诱惑的信息时,孩子由于缺乏辨别能力与判断能力,往往把手机中虚拟的网络人物、视频中光鲜亮丽的生活、综艺中包装出来的明星、网红当作人生追求目标,迷失在诱惑的虚拟表象中,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精致主义。扭曲的三观,让孩子变得只懂娱乐,不谈拼搏,追求金钱、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更没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品德精神,迟早会被社会所淘汰。
总而言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家长要坚持从自身做起,做孩子的榜样,尽可能放下手机,经常陪伴孩子,多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不纵容为孩子配备手机,严格限制玩手机的时间,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