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他晚上睡不着,一直熬到深夜,好不容易睡着了,又都是梦,梦里千奇百怪,总之就是累!到白天的时候却睡不醒,可以睡到中午。我帮他分析一下,是不是看手机放不下啊,他说不是,每天晚上,他躺在床上却瞪着眼睛睡不着,吃过一些帮助睡眠的药,也没有起到作用。
我忽然想到一个笑话:一个失眠的病人,找到医生,说自己的失眠状况。医生就教了他一个方法,就是数山羊,一只、两只、三只、四只……要数一千个数。过几天,这个病人黑着眼眶找到医生,说你的方法不好用啊。医生说你数数的时候什么感觉?病人说我数到五百的时候就睁不开眼了,我喝了咖啡,掐着自己,数到了一千,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我就告诉朋友:你再睡不着,就数羊。
其实,这个方法虽然是在笑话中出现,但方法却是实实在在从佛教的小止观中转变而来。小止观是以呼吸为对象,数自己的呼吸,每一个呼吸记数一次,这样慢慢就有了数随止观还净的六个阶段的境界,如果扎实做到的确能帮助人睡眠,并且改善身体,甚至能够进入禅定,为自己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大门。
因为人们日常的关注是向外的,也就形成了一种惯的冲力,如果停下来,就像让东流的水转向西,那种转折是很困难的。
人们明白很多道理,那道理就如鸡汤文化一样,只给人一种纾解的感觉,但烦恼依然还是烦恼。人们听过一些很有境界的诗,也会体会带来的惬意的感觉,比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多么美的意境,在读的时候,那种放下重担的感觉,就像自己是个无心人一样,觉得可以应对一切人间困境了,转眼面对着工作的压力,疾病的威胁,情感的困扰,……再也不是个无事于心之人。
所以,最根本的不是去学多少道理,而是学一个道理就把它变成自己可以应用的,这样,理也就变成了自己血液的一部分,变成自己生命的基础,那人也就有了一种气质。
失眠的朋友说了自己的生活规律,就是晚上熬夜,白天贪睡,更强调了一句:我从小就这样,上学的时候,一到寒暑假也是这样。我问他:你知道自己强调的这句话意味着什么吗?他说:逃避。我说这就是给自己不想改变找个理由,而且很充分的理由。
朋友也知道老子所讲的三类人,还能一下子就把原文背出来,这也是要下一番功夫的。只可惜原文的熟悉并没有给他带来改变。
老子讲人有三类,第一类人,听到真理,马上就做出改变,不会迟疑,不会等待。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圣人,就像颜回闻过则喜,不二过。
第二类人,听到真理,先在头脑中琢磨一番,思考一番,然后再去学习,再去改变。这样的人,最多能成为一个哲学家。
第三类人,听到真理,就会哈哈大笑,笑真理地简单,笑真理的平凡。他要去寻找复杂的不平凡的,这样的人会一直笑,一直寻找。
大部分人会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可不会想去改变,而是找到自己合理的理由继续下去,继续呢又会很痛苦,改变呢也会很不爽,所以就会在纠结中缠斗,也许一生就会在这样的状态中终结了。
改变只需要停下来,不去找给自己逃避的理由,踏实地去实践,哪怕体会到一点点,那也是生命中的微弱的光,这点光就会逐渐成为燎原的大火,成为照亮生命的太阳,照亮自己,温暖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