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知道自己已经掌握知识了?(作答要求:明确回答该问题并举实例进行说明)
在周日上午,我按照计划打开扇贝英语APP,开始了周末才有时间做的单词学习,也是为了六级做准备。在写了注意力监控报告后,我尽量多提醒自己,按照原则进行学习。所以我把手机放到看不见的地方,手里拿着笔,准备一张纸(走神了就画一笔正字)。一切准备就绪后,我认为可以专注地学习单词了。在学完之后,我给自己安排了单词测试,是给单词让我选中文释义的那种。不知道是因为刚学完就测试还没怎么遗忘,还是测试太简单,用排除法或者凭借语感也能选对,我对测试结果很满意。随后,我给自己布置了新的学习任务——一套六级真题的阅读题,想检验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结果,做起来十分吃力,虽然选对的比选错的多,但实际上我明白自己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我看着答案解析,心里也在分析:这些单词我好像都学过,但怎么一到这本真题练习册上我就记不起来释义了,我做的单词测试明明全对了。不仅英语学科如此,数学、化学和物理都有这种感觉,明明上课都听得懂,知识点也都知道,可一考试就是不会。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多做题。和行兵打仗一样,整天练习,不实操永远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掌握知识。
原则:学了就要用。无论任何知识,哪怕一句哲理一个公式,学了就要用,不会用等于没学,等于纸上谈兵,不会用的话理论学得再好进实验室也只是徒劳。用的好处不仅可以检验我们是否已掌握知识,还能让我们在用的过程中对知识有新的理解。
体验:经老师指点后,我又重新复盘了阅读理解,在答案解析和自我思考过后,总算得到一些收获。原来单词学的时候是一个样,放进文章里的意思又是另一个样,同时各种从句也大大增加了理解难度,想直译还是不太行。还有,做题也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到了六级这样的难度,不能一味沿用以前的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题型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改正后我切身体会到满满的收获,做题不再仅仅是做题,更像是阅读一篇精彩的文章,从里面吸收所有我能用到的东西。
按老师要求,我再一次回到了文章中去,把文中不会的词意思搞懂了,不会翻译的从句理清了,还学到了一些以后写作文可能用到的短语。不仅如此,我还有其他收获,针对英语这门学科,阅读理解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做题,更是一次让你积累生词的机会,学习写作的素材。总之,越难的阅读理解,能学到的越多。
2复习与预习哪一个更重要?(请根据个人进行对比分析)
我原本一贯的作风是先预习后复习,认为把新知识看懂比巩固旧知识重要,但听了老师的观点后,我试着调了一下顺序。才发现,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果然没错。我也渐渐明白,知识就像一棵大树,再高深的知识也是从一粒种子长成的。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还发现,大学虽然是大学,其实也是把初高中学的东西学得更深了而已,讲究一个循序渐进。所以复习是巩固基础,是为了理解新的东西,是为了更好的渐进。所以今天的晚自习我果断选择了复习
原则:如果纠结要复习还是预习,果断选择复习,因为它也是一种预习。并且要注意间隔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本文是【大学生学习思维与元认知】课程作业,作业类型是“自问自答报告”,指导教师为张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