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种“压力病毒”到底是怎么传播的呢?
首先,正如之前讨论的,杏仁核感觉到了威胁,并在其他人身上发现了焦虑、恐惧、愤怒和沮丧。如果周围有人压力太大,它甚至能从这个人的汗水中感知到恐惧和焦虑。
其次,前额皮质,也就是“领航员”,包含着大量的所谓镜像神经元。顾名思义,镜像神经元似乎能够模仿一个人所看到的事物,因此对于像共情这样的情绪功能来说,它们尤为重要。(对于自闭症患者来说,这些神经元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所以他们很难模仿别人。)恰恰是这些镜像神经元,能让孩子通过观察来学习,但它们也让孩子复制了来自父母的焦虑。孩子看到什么,也就成为什么,这个过程从婴儿期就开始了。如果新生儿的父母压力很大,这些新生儿与那些父母更加平静与自信的新生儿相比,会哭得更多,也更容易变得大惊小怪。
如果你认为,你可以向孩子隐瞒你的焦虑,那可是自欺欺人。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终其一生,都在识别和划分人类成千上万的面部表情,虽然很多时候我们会刻意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感受,但我们另有一种不能自控的表达系统,不管我们愿不愿意,都会把我们的情绪暴露在外。
在接受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的采访时,埃克曼解释说:“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人对你的表情表达加以评论,而你本人却觉得自己并没做过那个表情……比如有人跟你说:‘你有什么不满的?'‘你傻笑啥呢?'”埃克曼直指这一显而易见的事实:你能听到自己的话,却看不到自己的脸。“如果我们能知道自己的脸上究竟有什么,”他还说,“那我们就会把它藏得更好。”
孩子还是会看到你的感受的,即使你不想让他们看见。随后他们就会对那些感受加以反馈,就算你觉得自己并没有影响他们,他们也会开始感受你的感受。有一个原因造成了这种情况,那就是孩子往往无法正确解释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因此,成年人可能会跟脾气暴躁的伴侣安然度过一晚,并且想:“他这个脾气真不好,但今天又不是生我的气。就这么着吧,过会儿就好了。”而一个孩子可能会想:“爸爸又发脾气了,一定是我哪里做错了。他肯定在生我的气。”如果孩子感受到压力,他本就不成熟的解释功能会进一步变得混乱。孩子是伟大的观察者,同时也是糟糕的翻译官。
成熟的一大特点,就是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提升了。这得益于前额皮质能够意识到你正在做什么,以及能够掌控什么。你作为成人,大可以抑制住自己的情绪。
但当某个孩子感到某种威胁时,比如一个压力巨大或脾气暴躁的父亲,他并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领航员”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的!颠簸终将过去,现在让我们调整一下飞行高度。”恰恰相反,他会惊慌失措。此时,他的杏仁核接管了大脑。在意识到之前,他自己会感到压力巨大、脾气暴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得太多,那他的杏仁核就会变得更大,甚至反应更灵敏。用罗伯特·萨波尔斯基(Robert Sapolsky)的话说,那就是“如果压力持续的时间太长,杏仁核就会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