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一:A股是以散户为主的投资结构。
这也是老生常谈了。A股散户投资者贡献了A股全部交易量的80%,但是散户的总盈利,只占全部市场的9%。
很多个人投资者辛辛苦苦忙活很多,贡献了很多手续费,养活了券商等机构,但自己没赚多少钱。
心得二:主动基金就好比是炒菜的餐厅,基金经理就是一个「大厨」。
但「大厨」有自己的产能极限,所以,依靠主动基金的基金经理,能管理的资产量是有限的。
指数基金则好比是一个「麦当劳」,制订好选股的标准,之后就可以批量复制了。指数基金有明确的规则,所以指数基金经理对指数收益的影响不大。
大厨如果不做菜了,之后这个餐厅的质量不好说。但标准化的指数基金,是长期可以存续下去的。
简单、有效、可靠。
心得三:如果对比一下4%收益的银行理财和银行业指数基金,长期看还是银行业指数基金的收益会更好一些。
银行业指数基金,在我们估值表里也有。
假如说,我们在2013年11月份,以1倍市净率买入银行业指数基金,也就是说,在银行业估值刚进入到低估区域的时候,就买入银行业指数基金。
到了2019年8月1日收盘,银行业指数的市净率是0.85左右,比当初要低不少。
但当时,银行业指数大约是3700点左右;而现在,银行业指数的点数是6491点,上涨了75%左右。
如果同期买的是一个年复合收益率为5%的银行理财,那么到现在总收益大约是36%左右。
可以看到,买银行理财比买银行业指数的收益还是低不少的。
更何况,这是银行业指数基金仍然处在低估区域时的收益情况,指数基金的收益还没有达到牛市收益更大化的阶段。与此同时,想找个5%年化收益率的银行理财还是比较困难的。
所以,如果能承受一些波动,投资银行业指数基金的收益会比银行理财更高。(PS:不过在我们目前投资的很多品种中,已经包括不少银行股了,所以并没有刻意的单独投资银行业指数基金)。
心得四:美股市场里,长期最受欢迎、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主要是红利类、价值类、成长类、质量类和低波动类。
在A股也是这几类策略指数基金最先兴起。
这些品种对投资者来说,投资策略并不复杂,学习成本没那么高,也容易理解。一次学习,可以长期作为投资工具使用,是挺划算的。
不过,无论投资哪一类策略指数基金,都是大概率的博取超额收益。也就是说,时间拉长了的情况下能跑赢市场,但如果仅仅是看短期几个月或一年左右的时间,是有可能跑输市场的。
心得五:挑选指数基金的时候,可以比较指数基金的追踪误差、规模、费率等因素。
追踪误差,可以衡量指数基金追踪指数的效果。误差小,则说明指数基金追踪指数更紧密。
规模,最好在2亿以上。这样基金的清盘风险比较小。并且现在指数基金,规模2亿以上,可以参与转融通业务,把自己的一部分股票借出去赚取利息,获得更好的收益。
这个业务的门槛是2亿以上才可以参与的,所以一些规模太小的基金品种,可能就不太适合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