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偶然在家中书柜中翻出此书,才读了前面几页就深深的打动了我,于是寒假去女票家时带上了它。几年前买的存书了,前几天在和朋友讨论如何学习时我就说:上百本名家著作买来放在那里吃灰,哪有闲工夫再去看什么付费学习视频。就包含此书。2.16日开始认真看,今天上午阅读完毕。抓紧时间,写下感悟。
按一下就播放
通篇最核心的内容,其实就是“按一下就播放”这个理论。人是高级动物、有灵魂的、复杂的,但是人毕竟是动物,有动物属性;有灵魂,也有肉体,肉体往往更诚实;复杂的事物是可以分解的,是由简单的事物组成的。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人类思维中那些简单的、诚实的甚至比动物还机械的思维方式。有一些“开关”按下去以后,我们就情不自禁的播放出特定了内容,导致我们经常上当受骗。尽管我对此也深有体会,但从没有这么清晰的了解过这背后的理论。
我们人的思维可以很复杂,很有理性,很富有智慧。但这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其实我们身体希望能尽可能的节省体力和精力,减少消耗。就像网络鸡汤常说的那样,很多人能吃枯燥生活的苦,却吃不了积极思考、自律学习的苦。所以我们的大脑形成了很多思维捷径,来帮助我们如何避免繁重的全面思考,节约时间和精力。这些捷径在绝大部分情况都是可靠且有效的。但如果这些“思维捷径”被善于思考的人总结利用,那么他们就会变成本书所谓的:影响力武器。
开篇一个火鸡的例子生动的说明了这一点:火鸡妈妈只要听到小鸡发出的“叽叽”声就会激发出母爱,哪怕发出声音的是她天敌模样的玩具。它就像内置了一台录音机,一按开关就播放母爱的磁带,做出固定的行为来。
本书后面大量的案例,其中的人类表现就跟这个火鸡妈妈非常类似。
第一条,互惠。
用我的话说就是“我对你好,你就会对我好”。这是好些年来,我的人生哲学。我对你笑,你就大概率会对我笑,所以,我要想获得你的笑容,我就主动对你笑。你的笑是“珍贵的”,我的笑是“批发的”。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交互是我发起的,我是主动的一方。这是我的一项生存策略。
很快让我想起了表舅和外婆的故事。我有很多表舅,其中之一是个“流氓”:年少时偷鸡摸狗、胆大妄为,和狐朋狗友们花天酒地。离过几次婚,直到快六十岁时又找了一个比自己小二十来岁的表舅妈,而且生了一个儿子。这位糊涂了大半辈子的表舅,老来得子,自然是喜出望外,从此改邪归正了。他开始认真做起生意来,开馆子下厨,替人杀猪,养鸡养猪,表现的吃苦耐劳。知道这些后,我还深为感慨。
但这些都只是故事的铺垫,我外婆其实是很不喜欢他的,他年轻时和我外公外婆有过矛盾,大致是偷鸡偷树之类的事情。现在他改邪归正了,关系要缓和一些了,但还是不愿意同他有过多来往。但奇怪的是,我外公外婆被逼这同他越来越多的来往起来。如何做到的呢?他总是要非常热情的送很多粑粑、豆渣之类的食物过来给我外公外婆,同时经常邀请他们一起到他家去做客吃饭。我外公外婆是表舅的长辈,架不住他三接四请,嘴上又特别会说。我外公外婆也不能总吃人家的,杀鸡杀猪了也会请他来吃饭,这一来二去两家自然就越来越走动了。但是实在是与外公外婆自己内心想法相违背的事情。后面我外婆没办法,甚至还帮着表舅照看起他孩子来了……
从这个故事当中可以看出,很多人积极主动去做事情,能够达到很不可思议的效果。
书中举了很多互惠原理的例子,找人捐款前先送小礼物,政治上官员互投赞成票,生意上免费样品试用,战场上俘虏给士兵面包救命等等。这些都看似普通,但神奇的事情还在后面。互惠原理竟然适用于强加的恩惠,甚至比我外婆的故事更夸张。“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哪怕我们不想要花,哪怕这个花是从垃圾桶里反复利用的,哪怕我们拿到花一有机会就扔掉,但只要我们接了花,我们就会面对回馈的压力。有些时候这种回馈或者交换,是非常不对等的。可能一个陌生邻居只是帮我发动了一下车子,下次他要是找我借车子,我真的很难拒绝他。
还有更奇妙的方式,就是互惠式让步。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驯服”技巧。互惠原理要求我们面对接受的善意,我们感到有义务要偿还。同时,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它有一个更技术化的名称:“拒绝-后撤”术。先提一个较大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改为一个较小的要求,然后对方出于互惠让步的压力,大概率会同意较小的要求。但实际上,较小的要求才是初衷,只不过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率,设计了这样一个套路。“先大后小”、漫天要价、往大的说等等,都是这样,甚至包括“水门”事件中的愚蠢决策过程也是这样的。这里还涉及到知觉对比原理,就是先说大的,再说小的,会让人觉得小的更小,更容易接受。还有两个附带的效果:责任感和满意感。拒绝-后撤术的受害者,反而觉得这个谈判的结果是责任在内的,同时也对结果更为满意。也许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回味过来,自己是多么愚蠢。
如何拒绝。互惠原理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这条原理会操纵我们内心的公平感和义务感带来强烈的冲击,很难正面硬刚。最朴素的办法就是戒备森严,一概拒绝。很难做到,而且容易误伤。带来的好处未必大于损失。
另一个方法是,确实赞同,不妨接受;发现别有所图,置之不理。那么,关键就是要看破对方的意图,明白对方之前的善意是一个套路还是真心所在。善意自然应当以善意回报,但恶意的套路应该还以颜色。
第二条,承诺和一致。
用我的话说,就是言而有信。那天在女票外婆家做客,还来了很多小朋友。在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的很开心,小朋友们都很喜欢我。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个危机,让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有个小朋友一直缠着我打赌,输了就要我给十元钱,结果我输了。我仓促答应了给小朋友十元钱,但又觉得这样不妥。直接给,不好。我们是在一起玩耍,给钱了,就相当于认输妥协,失去了平等玩耍的地位。再者,给钱太敏感,大过年的,给钱像是给打发钱,太少,又不均匀,容易引来争议。但如果不给钱,又显得言而无信。我努力找方法来合理支付这十元钱。原本可以直接拒绝接受赌约的,但这样显得太小气,不高级,社交不容易继续。“贪念”让我没有第一时间拒绝。当时我就没想出更高的办法,于是无奈先用了有个“记账”的办法来拖延。一直到后面说去买烟花,我才一颗石头落地,决定给小朋友一人买十元钱的烟花,算是兑现承诺,皆大欢喜。总之,不能轻易答应别人要求,答应了就要做到,包括跟小朋友一起时。另外,遇到难题,多考虑一下,甚至可以找人商量之后再做决定,也许巧妙的方法就在后面。
“人人都有言行一致的愿望。一旦我们做出了一个选择,或采取了某种立场,我们立刻就会碰到来自内心和外部的压力,迫使我们按照承诺说的那样去做。”可以利用这个原理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给自己一个承诺: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富豪等等。“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智力出众挂钩,它是逻辑性、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
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和不愿意一直动脑筋思考,是两个问题。不思考的人,是愚蠢的;一直不停思考的人,大概率也是不明智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思考和行动都要花精力,思考占比大幅增加,那么行动分配的精力势必下降,一直都在思考的人,往往是行动的矮子。我们经常都在说,谋定后动、说干就干、知行合一等,其实都在强调要思考更要行动!
所以,我们说了什么,我就要努力去做到。这是一个优良的品质。但其中也存在缺陷,需要我们注意。就是,我们可能会说错话,或者做出错误的承诺。战俘被诱导的例子就非常生动有力。不用暴力威胁,就让战俘们写下一些看似不痛不痒的话,甚至进行征文比赛,允许歌颂自己的国家等,但是逐渐的战俘们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坚强不屈的对抗了,他们甚至帮助检举叛乱行为。这里叫“以小积大”。就像我经常问小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好朋友,小朋友说是,那我们就达成了一个承诺,为我们后面更多的交流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专业的名称,叫“登门槛”:以小请求开始、最终要人答应更大的请求的手法。一旦我们答应了一些琐碎的请求后,我们的自我认知可能会受到影响,提高我们的顺从度,可能答应更大的请求,甚至与先前毫不相关的请求。
“行为是确定一个人自身信仰、价值观和态度的主要信息源”。“只要能在战俘心里种上一棵对和平承诺的小小种子,靠着悉心培育,以后就会开花结果的”。“把东西写下来,有种神奇的力量。定下目标,把它写下来。等你达到了这个目标,再定另一个,也写下来。你就会进步神速。”这些都是非常又效的技巧。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
除了言行一致以外,还有前后一致、表里如一等。所以,不光是口头承诺,或者书面承诺,哪怕是赞同的态度,哪怕是帮了一个忙而已,都会在自我认知上产生“一致性”的影响。帮了我一个忙以后,更有可能帮我第二回;表扬过我一次后,更有可能会给我打高分;跟我拉钩承认是好朋友以后,更有可能接受我的邀约去爬山挖折耳根。
第三条,社会认同。
在不确定是情况下,会更加参考相似性个体的选择。多元无知,不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更多的是都是陌生人,不确定现场到底什么情况;还记得富士康十三连跳吗?有样学样。
针对社会认同,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那些伪造的社会证据;采用社会认同时,要周期性的四处观察,校正。
第四条,喜好。
越是喜欢,越听话。理由有很多,长得好看,具有相似性,夸她,多接触最好是合作,条件反射和关联。最后这一招实在是印象深刻。那次患者对药品使用有意见,我去报告给老师,结果老师却说我是在“报丧”,犹如晴天霹雳,对我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单位负责收钱的同事遭人“嫌弃”,发钱的同事能沾“喜气”。湖南人总爱说毛主席,以伟人故里为荣,总爱讨论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军。越是失败者越喜欢攀亲带故。
如何去拒绝呢?关键在分开,把喜欢的人和事情分开,把交易者和交易分开。人是好人,交易是不是好交易另外说。实在不行,买卖不成仁义在嘛。
第五条,权威。
我们一般都喜欢听权威的话。头衔、衣着、身份标志等,往往能唬住人,“专家”爱骗人,骗子穿制服,把妹用豪车……
如何拒绝呢?问自己两个问题,这是真的专家吗,他说的是真话吗。
第六条,稀缺。
物以稀为贵,大部分情况下,贵的也就是好的。“数量有限”、“最后期限”的销售策略往往都能得手。我之前买车时,销售给我说成都很可能就要出台限牌政策了,到时候就上不了“川A”的牌照了,所以我要抓紧时间了,于是我真的很着急起来了。
但是如果单看实用价值的话,未必!野猪肉还不如家猪肉好吃。不要自己人为制造稀缺,给自己添堵。当年我爸在玻璃注射器将要淘汰而无法继续购买时,就曾想要不要赶紧多买一些回来囤积起来。
比如在小孩的叛逆期,两岁和青春期时,逆反心理其实也属于稀缺原理。两岁和青春期的叛逆,都是在测试边界、争取权利。越是受限,越觉得珍贵。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父母的反对下,爱的轰轰烈烈至死方休;但如果父母同意,很可能三个月后就分手了。到手的东西再失去对人的心理伤害是非常大的,煮熟的鸭子飞了,会一直懊恼不已的。解决方法:相对宽松,前后一致。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叛逆心强的孩子。
新出现的稀缺和竞争对手的出现,会让稀缺原理发挥更大的作用。买房子的时候,房东阿姨说还有别的看房客急着要交钱成交,马上给我造成了压力,很快我们就成交了。
针对,稀缺原理,我们心中要分清楚,到底是占有稀缺商品本身带来的喜悦,还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带来的喜悦。
最后,这本书接受的影响力武器,主要是集中在技术层面的,但它们也深刻反应了人性的运行模式。我们有很多的思维惯性或者说是思维捷径,它们能帮助节约时间精力,但也可能被别人恶意利用。当然,最好是我们自己能善意利用这些“开关”来帮助自己进行更好的生活,更好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