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着早饭,突然想起了谢师兄说的那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共勉!下面是大清早的一些碎碎念:
一些关于人活着的意义的小感触
对了,吃完饭来办公室的路上,又想起了人活着的意义和信念,最近这段时间觉得自己过的还不错,知道自己在干嘛,内心也相对充盈。最近一直信奉人活着就是在寻找自己活着的意义,每个人所追寻的都不太一样,但足以弥补自己内心的那块空缺就好了,别人所追随的,未必就是你需要的,用心体验当下的一点一滴,剩下的便会水到渠成。或许过段时间我又会认为这个想法有点不切实际,但我相信只要一直在路上,一直觉察着,思考着,就一定会有新的信念支撑我前行,我要做的就是一直在路上用心体验每一天。
一些有关于亲密关系的小感触
还有就是找对象或者谈朋友这件事,一般情况下我们很少向别人公开自己的一些私人信息或者想法,对身边大多数人,我们只给他们展现了一小小部分的自己,往往展露的越多,我们和那个人的信任就会多一点。作为其中的一方,在慢慢一层层剥开自己,向他人吐露真心的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依据他人的反应,来决定自己展露的深度和速度,因为在他参与你向他剥开的这个过程的同时,也相当于他无形中向你展露他的一部分,从而也会引起你对他的判断。由于展露深度,展露时间的差异,有些人可能在一开始我们就会觉得不是一路人,有些人可能展露的比较少,所以刚开始没啥问题,很长时间后通过某件事所体现出的某些特点,又会让我们大失所望。总之彼此公开的越多,互相信赖和心有灵犀的感觉就会越重。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座冰山,藏在下面的越少,越容易和他人建立联系。
还有就是,或许没有完全契合的两个人,而是有一个相似度,一个人和你的理想型相似度越高,越能满足你的心意。但最终能不能在一起不是取决于刚开始你俩有多相似,当然是在一定范围内,毕竟直观感觉更重要,要是相似性低到一定程度压根就不可能有故事发生。而在于在日后的路上你俩的方向是否相向。也就是说相比刚开始俩人的距离(心理/地理)远近,相遇之后俩人各自要去的方向才是决定俩人是否会有故事发生的一大因素,就像两条射线,相比起始点的距离,箭头朝向更关键,如果朝向大致相向,就算现在不够近,但加上时间就足矣。只有两个单独的个体,互相打算敞开心扉,决心走向另一个人,决心接纳另一个人的时候,才有可能有故事发生。
琢磨多了,画了个小图,有时真想当个画画小能手,把自己所思所想所忆画下来
备注:(1)Distance兼指心理或地理上的距离,此处红色表示在I心中You和I的距离,蓝色表示子You心中I和You的距离。
(2)D阈则为各自心中可以接受的最大距离,当对方在自己心中的距离小于此值,俩人则可能有故事发生,若大于此值,
发生故事的几率则近乎为零。
(3)上述只是个开始,是否真的会有故事发生,还要看俩人后边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