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30讲笔记之——拖延症

心理学30讲笔记之——拖延症

1.  原因:

(1)完美主义

(2)梦想家:就是有了很好的想法,但是却不愿意花时间干具体的事而去实现它。

(3)担心:害怕重大的变化和挑战会产生难以控制的后果。

(4)对抗:拖延,有时候是为了对抗他人的反对意见。

(5)危机制造者:面对危机,飙升的肾上腺素会让我们精力充沛。于是,我就期望在最后一刻的危机,能榨出我百分之百的精力。

(6)过劳:当我们面临一大堆截止日期,感到忙不过来时,我们就会处于焦虑无助的状态。这在职业心理学中称为倦怠。太累了,干什么事都无趣,干脆就不干了。

2. 对抗拖延症的3大误区:

(1)内在的意志力

(2)外在的压力

(3)自责反省

3. 解决办法:行动

(1)初级:

        第一步,是把大目标化整为零。把一个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然后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第二步,是准备。把工作桌面上所有有诱惑的东西清除掉,只留下工作内容。然后在桌子上放一个便签,用于记下与当前内容不相干的想法,等你完成了当前的小任务之后再去干这件事情。

        第三步,就是行动。请记住:只要行动了,不管干什么,都是好的。

        第四步,就是奖励,也就是及时反馈。每当你完成一个小目标的时候,就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吃个冰激凌,看个2-3分钟的视频等等。

(2)中级:

        第一点,你要提前进行规划,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你每天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应该是你今天最需要完成的工作,越早做这个任务越好。因为在开始的时候,你的压力比较小,焦虑比较少,大脑需要的多巴胺也比较少,所以你可以很快地进入状态。而且越早完成任务,你就能越早做其他喜欢的事情。

        第二点,当你有多个工作的时候,怎么办?非常简单,从最难的开始。什么叫做最难的?非常容易判断,你最不愿意干的事一定是最难的事。你就从最不愿意干的事干起,这是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

        第三点,我把它称作一种仪式化的行为。假设有一顶你非常喜欢的帽子,你在工作的时候把帽子戴上,不工作的时候,就把帽子拿下来。或者你可以把喜欢的小玩偶或者装饰品,当你工作的时候放在桌子前面,工作结束就放起来。这就是心理学中的条件反射,当这个小玩偶出现你在面前的时候,你就会自动进入工作的状态。

        第四点,那就是一定要破除完美主义。最现实的办法是,你要先快速完成一个粗糙简陋的版本,然后不断地迭代更新。

        拿我做《心理学基础30讲》的为例说明如何快速迭代。

        我会先列一个大概的要点,然后拿着录音笔围绕这些要点信口由缰地讲一到两个小时。讲完之后,我通过软件把它转录成文字,拿着这些文字慢慢地梳理。

        梳理好之后,我再重新制定一个新的框架,确定需要增删什么内容,最后变成一个10分钟音频的长度。最后,我再润色文字,让它变得优美生动起来。

        从粗糙的1到2个小时版本到十分钟完美音频的精炼过程,就使得一个粗糙的文稿,变成了一个完美的、内容聚焦的、层次清楚的完美稿件。

        记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而一个完美的工作,总是从粗糙开始。

(3)高级:

        养成习惯。

        如果你把工作当作每天刷牙一样的习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习惯能减少意志力资源的消耗。

        养成一个习惯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把新的习惯嫁接在老的习惯上面,从老习惯里生长出新的习惯。

        例如,你有一个每天跑30分钟的习惯。那么你就可以把要完成的工作嫁接在这个老习惯上。比如,跑步之前,我必须做两个小时以上的工作。这样你跑步的习惯就会迁移到这个新的习惯上,于是你就把工作的习惯建立起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距离我上一次博客都距离五个多月了,证明我这五个月没有好好学习,自我反省下。 ​ 这次写这个博客,是我工...
    一只阿童木丶阅读 21,320评论 15 8
  • 今天看了Python的flask框架
    65492352d496阅读 100评论 0 0
  • 一直以来都是极其没有归属感的一个人,不会恋家,亦不会念家,所以经常看到我四处游走,寒假、暑假、周末,就是经常...
    脸妹_阅读 325评论 0 0
  • 本文作者: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8级本科生 邓逸雯 高三一年,在我们努力追求梦想的路上,家长一直是我们最坚实的后...
    PKU_RDFZ阅读 1,243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