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重温了一遍《甄嬛传》,突然发现甄嬛一个非常牛掰的处事心态,就是——“我不要了”。
在甄嬛入宫不久后,因为撞见种种“意外”,对深宫生活产生些许的恐惧感,于是装病避宠。
宫里的太监康绿海因此嫌弃甄嬛不得宠,便背叛了甄嬛去伺候丽嫔,甄嬛丝毫没为难他,痛快地放他走了。
得知此事后,眉庄的反应是:“亏得你好性子,连康绿海那样没心肝的东西走了,你都能忍耐。”
大部分人可能都是这样的反应:被自己的手下人背叛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
但甄嬛却说:“既是没心肝的东西,不在眼前也清净。”
既然不是什么好东西,我索性就不要了。
眉庄没明白:“你的意思是……”
甄嬛一句话道破玄机:“奴才不在于多,只在于忠心与否。”
如果是眉庄那个心态,被小人背叛了就愤怒、不爽,紧接着就是纠缠,和小人纠缠,本身便是在浪费时间、消耗自己的能量。
而甄嬛的心态是,对我不忠心的人,那我索性就不要了。
在看懂甄嬛的那一瞬间,突然明白,原来只要我们敢失去,就没有什么能内耗到自己。
01
求而不得的物,我不要了
剧作家萧伯纳曾说:“人生有两大痛苦,一是得不到,二是已失去。”
人生总是这样,有许多东西,不是你拼命去争取,就能得到。
相反,很多时候,越是追求,越容易匮乏;越是在意,越容易失去。
林清玄曾讲了一个朋友的故事,朋友爱玉成痴,见到一块好玉,就想尽办法想要拥有;
可这位朋友并不富有,因此在收藏玉的过程中,吃了很多苦头。
有一次,他从一位古董商那里看中了一个白玉狮子,据说是汉朝的,玉质和雕工都是一流。
朋友看了几回,爱不释手。结果,为了得到这个白玉狮子,朋友不惜变卖了房子。
后来,他玩玉越发疯狂,甚至连工作也丢了,他还说:“我要工作三年,才能买上一件好玉,这工作不做也罢。”
朋友这些年为了得到好玉,已到了家徒四壁、三餐不继的地步。
生活窘迫时,他不得不把高价得来的玉一件件贱卖出去,每卖一件都心疼不已。
林清玄见状,便对朋友说:“故宫博物院的好玉,何止千万块。多少爱玉之人,为其耗费了无数心血,可他们死的时候能带走一块吗?对于玉,我们能欣赏便是拥有,又何必一定要捧在手里呢?”
朋友听后,幡然醒悟:原来那些不属于你的东西,即使得到了,早晚也会失去。
外在的东西,钱也好,物也罢,若得到后让我们感觉辛苦,即使再多,也会失去拥有的意义。
俗话说,有欲而不执着于欲,有求而不拘泥于求。
少一些对物的执着,多一分对生活的用心,才能活得自在怡然。
丰子恺曾说:“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得不到的东西,就及时放手;注定要失去的东西,就坦然接受。
人活一世,唯有舍去虚妄的追求,不纠结于得失,方为自在人。
02
不值得的人,我不要了
“跟任何人较劲,都是在消耗自己。”
李国庆与俞渝,曾经是世人眼中的恩爱夫妻,却因为利益分歧大闹离婚,数次在社交平台上口诛笔伐。
二十三年的婚姻,最终以双方在公众面前细数对方的过错,撕去对方最后一点尊严而告终。
老话说,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两人因为纠缠不休,不仅没有讨到一点好,反而沦为了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电影《纵横四海》里有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事一旦过去,最好的方式就是一走了之。别柔肠百转自怨自艾,别心有不甘怨天尤人,结束才是新的开始。
所以,面对一段无法挽回的感情,越是纠葛,伤得越深,果断告别,才能换来新生。
多年前,作家苏青遇见了一个男人李钦,他们一见倾心,很快结为夫妻。
可婚后,李钦却很快暴露了自私、自负的本性。
家中无米,妻子要生活费的时候,李钦竟会狠心甩给她一巴掌,让她自己去赚钱谋生;
妻子要读书写作,尝试赚取稿费时,李钦又觉得这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因为“有志气的男人,没有一个愿意让太太爬在自己的头上显本领。”
到了战乱时期,他甚至会抛下妻子和刚出生的孩子,独自逃生。
就这样,苏青逐渐意识到,李钦并非她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哪怕他们已经结婚十年,哪怕自己已经从青春年少熬到粉褪花残,哪怕女子离婚在当时会遭受辱骂歧视,她还是毅然抛开曾经的付出,果断选择离婚。
离婚后,她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丈夫坏话,只是彻底与其断绝了联系。
此后,她专注于写作事业,不再为此消耗心神,没过多久她就跻身才女之列,成为上海文坛赫赫有名的人物。
《知否》中说:既入穷巷,就该及时掉头,不可等一世消磨。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让自己不舒心的人;面对糟糕的感情经历,如果我们总是反复纠扯,最终只会把自己弄到满身伤痕。
所以,懂得及时止损,才是我们在任何一段消耗自己的关系中,做的最好的选择。
要明白,不经一事,不长一智,当我们能把过往伤害扔在脑后,才能过好当下的每一个日子。
03
消耗自己的事,我不要了
很认同这样一句谚语:“一怒之下踢石头,只会痛着脚趾头。”
越纠缠消耗自己的事,事就越多,最终拖累我们的步伐,使自己难以脱身。
还记得“荒唐的骆驼”的故事吗?
讲的是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烈日炎炎下,骆驼又饿又渴。
突然,脚下有一个玻璃碎片把它的脚掌划了一下。
顿时,骆驼气不打一处来,一脚把玻璃碎片踢开,却不小心把自己的脚掌又划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血一下子染红了沙粒。
骆驼叹了口气,继续走着,天空中的秃鹫跟着它一直叫着,他心里甚是烦闷,也朝天对着秃鹫叫着。
叫着叫着,却引来了沙漠中的狼,骆驼吓得赶紧狂奔,也顾不上脚下血流不止的脚掌。
终于他躲过了狼群,却由于失血过多,血的味道引来了附近大批的食人蚁。
骆驼精疲力竭,食人蚁很快就爬满了他的全身,慢慢地再也挣扎不动了。
临死前,骆驼追悔莫及:我为什么要和一个玻璃碎片和秃鹫纠缠呢?
骆驼在沙漠中行进,遇到玻璃碎片本该及时抽身,但是却因自己一时情绪上头,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其实,骆驼纠缠的并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心里的那股气,本质上也是在纠缠自己。
所以我们返回去看骆驼遇到的这件事,如果它当时不予理睬,便能避免被那些破事的影响,从而轻装前行。
杨绛在清华任教时,曾在一次全校大会上,被推到风口浪尖。
当时,一个女学生突然站起来,控诉她:杨先生上课不讲工人,专讲谈恋爱,说结了婚的女人也应当谈恋爱,恋爱应当吃不下饭,睡不着觉。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人们议论纷纷。
杨绛并不认识该女学生,那些话,她当然也没有说过,当几千双眼睛都盯着她时,她却依旧若无其事地坐在位子上,既不回击,也不辩解。
会后,有朋友问她为何不解释,她说:不了解我的人,就随他们怎么想去吧。
回到家,杨绛看了一会儿书,倒头便睡去。
第二天,她照常像平时那样,读书写字,上课教书,继续做学问。
慢慢地,议论的人越来越少,没多久,这件事便再也没人提起。
到了下学期,选修她课的人,反而比之前还多了不少。
漫画家几米有句话,说得很好:
不要在一件别扭的事上纠缠太久,纠缠久了,你会烦,会痛,会厌,会累。
到最后,你不是跟事过不去,而是跟自己过不去,所以无论多别扭,你都要学会抽身而退。
面对他人的污蔑、指责或伤害,别去较劲,及时远离,把时间和精力留给自己。
正所谓:“建大事者,不忌小怨。”
一滴墨汁落在杯中,则黑色晕染一片;若融在海里,大海仍万里澄清。
当我们眼界足够广阔,便会发现,那些破事,都只是我们来时路上毫不起眼的石子。
与其在不可理喻的事中消耗自己,不如打开心窗,让一切随风而逝。我们也终将释怀所有伤痛,步履轻盈地走在人生路上。
凡觉辛苦,皆是强求。
只有果断放手,我们才能腾出手,抓住那些属于我们的礼物。
就像这幅图画的:
当我们死死抓住绳子不愿放手时,只会把手勒得通红;主动放手,不要了,任它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也如这句话说的:“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
所以,如果一件事,让我们倍感压力、纠结,那么就可以选择不做;
如果一段关系,让我们维系起来很累、很烦、很消耗,那么可以结束这段关系……
请记住,在硬着头皮坚持和纠结消耗自己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选项,那就是“我不要了”;
当我们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也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最珍贵的东西。
放下,是更好的拥有
“我不要了”,并不是简单的放弃,而是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放下,也是成长的开始。可能我们一直接受的教育是要努力争取,要不断拥有。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逐渐发现,有时候,放下比拥有更需要勇气。放下那些让我们疲惫不堪的执念,放下那些不再适合我们的人和事,我们才能腾出手来,拥抱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放下”的能力;首先运用色彩识人技术倾听内心的声音,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看到让自己陷入纠缠的真实情绪;
然后运用色彩疗愈技术清理、释放情绪,让情绪可以自然流动,接纳自己的任何情绪,允许一切发生,如此便能放下对自己的评判,放下心中的执念,放下对人和事物的纠缠,感受自己的真实体验,把关注点放在当下,找到内心真正的平静与成长。
放下也不意味着彻底忘记,而是学会承认并释然伤痛和过错、纠结与不安。放下一点,身子就会轻松一点,心也会自如一点。放下忧伤,迎来快乐;放下痛苦,找到幸福;放下浮躁,迎来宁静……
放下,会让我们得到的更多。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