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偏执狂”这个概念是通过锤子手机创始人罗永浩,他在某个场合说过“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类话,后期在网络上也看到过一些类似的书籍,比如《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等等。
那个时候更多的会把"偏执"当成褒义来看待,直到最近遇到一个有点偏执型人格的人以后......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来自百度百科)
1
这位老兄是我们公司的合作伙伴,在我和他接触之前的半个月,他刚被我这个岗位的前任同事申报处罚,原因是他违反公司的市场价格管理约定。
被处罚之后,便心生不快和报复心理,一心想着停止与我们的合作,并与不如我们的竞争单位接触频繁,与我们的合作也相当于中断1个半月。这一个半月里我找过他两次,负面情绪颇大,以自我为中心,看不出来是自卑心理,反而是极度地自负,结果都是不欢而散。
此时的他一方面做好与他人“联姻”的准备,当然一方面也未和我们完全终止合作。苦口婆心劝他,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给我描绘未来不与我们合作后的美好蓝图,而我不屑一顾,从理论分析到周边事例讲了一堆,这位老兄依然我形我素。
直到后来,也就是最近,证明他当时的选择是错误的,我以为这位老兄会反省自责,不再想这些外门邪道了。不成想,他虽然主动跟我们讲当时被某某公司坑了,别人害了他,但没有丝毫反思自己选择错误和当时意气用事的责任。
2
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也听周边的合作伙伴讲过近几年他们之间打交道的事情,基本的评价都是“自以为是、非理性、执拗”等等一类的词,开始慢慢的对他有一些了解,便开始观察和思考,但还是没有太放在心上。
直到最近,我们因为市场政策的原因及考虑他的业绩情况,跟他的合作范围进行了缩小,增加了两个新的合作伙伴,在实际能操作之前,我们因为各种原因未对他进行知会。到上周,我们开始通知这位老兄,事情就这么开始了。
当天下午还满心欢喜,说可以接受(前期他表达过不接受,如果这样就不再合作),在电话里表了一通决心,表示对以前错误的悔恨和未来好好合作的愿望;
第二天,与我的同事表达难以接受,并又一次开始接触竞争品牌,我的同事再次跟其苦口婆心的谈了一天,最终他同意继续缩小合作范围,缩到他不用付出可以轻松盈利的区域,我们不愿意。
第三天,我便再安排一位与其相对熟悉的同事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两位同事都在场的情况下,这位老兄闭口不谈,对上一位同事表现出极度地反感(因为在他内心里,肯定是这位同事做的工作减少了和他的合作范围,因为第二位同事服务他时一直未有动作,这位同事一接手便出现如今的局面,这是背景)。直到分开第一位同事,这第二位同事继续与其沟通,他开始说真话,说自己如何不接受,如果这样他将采取什么措施,说的都是负面的,要么是气话,要么是两败俱伤的后果。
谈话依然不算顺利,但至少平和一些,愿意和我继续沟通,但仍然保持与竞争品牌的联系。
我选择了不主动的策略,使他着急,因为我知道他的退路未必奏效。果然,这位老兄第二天晚上近11点,给我连续打了4个电话,我未接到,第二天早上一看,时间都是连续的,而且还发了微信语音通话。早上看见,准备回复而未回复的时候,这位老兄又是夺命连环CALL,质问我为何昨晚不接电话,一副俨然我是他对象而且昨晚出轨的态度。
无奈,我选择了与其见面沟通,其的用词依然是命令似的,提出无理要求,否则如何造成破坏,与竞争对手合作多么美好蓝图等等。谈话不欢而散,而后便开始微信轰炸。
3
我为何判断他是偏执型人格呢?
此人十分孤僻,周边合作伙伴基本不打交道,且他们的评价不高;对我的行为初衷进行往坏处幻想,觉得我就是要与他作对;不认可其它人的任何分析,包括已发生证明他的错的行为;对自己的错误没有承担责任的想法,觉得错了过去了即可,心里没有接受他有责任......
4
我现在回想,觉得和他争辩分析是毫无意义的,交给心理医生都未必可以解决,对待这类人,不要妄想可以说服他,还有可能被他带沟里去。
所以,结论就是,唯有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