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完美的伴侣”会有一种误解:
亲密无间、想法高度一致、无话不谈;
TA必须时时刻刻懂我,与我产生共鸣。
这让我们对爱情有了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各个方面高度一致,才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关系,才能在婚姻中持久地走下去。
最近一档综艺中,关于“伴侣有个异性的灵魂伴侣,我该不该介意?”的辩题引起了广泛热议。
这个议题表面上谈论的是“精神伴侣”和“现实伴侣”之间的定位差异,但它背后隐藏了一个更普遍的疑问:
亲密关系中的两个人,如果不能时时刻刻都“懂得彼此”,还能不能成为一对好的伴侣?
-01-
我们对陪伴的误解:
当“时刻的懂得”,变成一种“打扰”
最近有朋友和我倾诉。
她和男朋友认识两年多了,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无话不谈,从喜欢的电影到时下的热点新闻,总能聊个热火朝天。
不能见面的时候,也几乎24小时守在微信前,一有什么感触就会立刻给对方发信息,也能立马得到回应。
那时女孩子觉得她遇到了这辈子最“对”的人:她在想什么,好像他都知道,默契十足,总有共鸣。
于是他们走到了一起生活。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孩子觉得那种“无话不谈”的默契越来越少,在一起的时候更多是变成了各忙各的事情,那种热恋时期产生过的共鸣感好像突然消失了。
所以她产生了“他变了”的想法:
他一定是因为日夜和我相对,所以厌倦我了,不再愿意为我们的关系作出努力了。
但男孩子的想法却截然不同:
他说自从和女孩子生活在一起,他们之间变得更加熟悉对方,似乎不再需要时时刻刻用语言来确认彼此的想法。两个人哪怕只是一起待着不说话,他也感觉到安心,只要她“在场”,就会有一种同在感。
在他眼里,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就是大家互相陪伴,精神交流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并不需要刻意保持。
有时候,对于亲密关系的期待,会让我们急切地想要走进对方的世界,以为我们真的可以完全了解对方的一切。
但这种对“时刻懂得对方”的期待,恰恰很容易变成另一种负担,让我们失去接受真实生活的能力。
-02-
我们要允许感情的连结
以另外的形式出现
社会心理学家阿瑟·阿伦和伊莱恩·阿伦曾提出一个“自我延伸模型”的概念。
这个理论认为,在一对伴侣刚相识的阶段,大家会给彼此带来新的体验和新的社会角色。
但这种“自我扩展”是有限的,当我们逐渐熟悉对方,新鲜感渐渐退却的时候,这种新奇带来的快乐就会逐渐消减。
而亲密关系则从浪漫之爱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陪伴之爱。它是使我们的关系得以长久维持的原因。
它不同于浪漫爱情给我们带来的刺激感受,而是更趋向于使我们安心和平静,这也是很多伴侣在一起很多年后,他们变得更像好朋友的原因。
事实上,进入婚姻多年的朋友都知道,夫妻之间的沉默无言其实是一种常态,我们不可能时刻都保持着对关系的激情和兴奋。
而恰恰是安静的培养,更有力量——尤其是一起经历琐碎和平淡,繁忙和低谷的时候。
当激情褪去,我们要允许感情有时候会以另外的形式出现,无声陪伴就是其中一种方式。
-03-
在“语言”去不到的地方,
“无声的陪伴”也能让关系走得更远
对于一个已经结婚七年的人来说,我好像早已忘记了当年热恋时的强烈心跳和那些彻夜长聊。
反而是那些一起经历过的人生低谷,成为了我和他之间的深刻记忆。
有时候是他在低谷。
婚后的第三、四年,也恰好是我丈夫事业的上升期,巨大的工作压力来临时,作为妻子我好像也做不了太多。
因为不是同行,他遇到的烦恼和瓶颈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不善于表达,有压力和烦心的时候,也不忍心说出来给我徒增烦恼。
但我知道他的疲倦和心累。
于是好好照顾自己和孩子,让他感觉到至少家是安稳的,不需要在操心工作的同时还要担心家里。如果在外面的世界感到疲惫,至少还有家是温暖的。
说来奇怪,即使嘴上不说,他也能感受到我作为一个妻子的体谅,我和他在一起面对着这些无法倾诉的困境。
有时候是我在低谷。
前两年我的母亲病危,因为我在异地照顾母亲,他不能每天陪在我身边,心烦意乱的我在电话里什么也说不了,因为有些伤痛根本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一个人承受。
有时候也会对他表现出不耐烦,但他在电话那头总是说:
“只要你需要,我可以立马请假回去陪你,虽然我什么也做不了,但至少能让你安心。”
现在回想起来,在母亲临终前的那段时间,凌晨夜里往来医院的时候,有个人仅仅只是安静地陪在身边紧紧地握住你的手,那种“在场”给予的力量,是任何言语也替代不了的抚慰。
-04-
怎样才能获得高质量的陪伴?
这些“无声的时刻”,更像是一种高质量的互相陪伴。
在亲密关系里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让“陪伴”更有力量:
① 允许差异
允许对方是一个不完全和我们一样的人,允许TA有自己应对生活的方法和模式,不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不以改变对方为目的,允许对方做自己。
作家特德·姜在《你一生的故事》里说到:
“成熟意味着看到差异,但又意识到差异并不重要。”
② 表达支持
肯定对方的情绪和感受,告诉对方ta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对方知道无论如何我们都会站在TA的那一边;
比起分辨对方说话的方式,不如聆听他们背后的需求。
只有“看见”彼此,才能更好地与对方站在一起。
③ 给予空间,为各自留出“精神自留地”
为自己和对方都留出一定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大家都可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正好比颜如晶所说的:
“满分的爱情是六十分。爱情只应该占有你生活的一部分,想想自己另外40%的生活在哪里,自己的灵魂在哪里。”
只有当你自己的灵魂足够丰满,才能允许别人也拥有自己的灵魂,才能真正理解真实的彼此。
因为在漫长人生中,总是会有低谷、困顿、繁忙的时刻,TA最需要的不过是——
你不会急着要改变TA,替TA做主,
TA只需要如其所是,TA的一切都会被接纳,
因为无论如何,你都会陪在TA身边,共同进退。
无声、稳稳的陪伴,比什么都强。
—THE END—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武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