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民国学者的治学精神——《文章作法》


这本小册子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文学家夏丏尊讲义稿的汇编,由于成书在民国时期,所以之前心中还疑虑书中的内容是否与当今时代脱节,或是内容晦涩难懂,读罢才知多虑了。以前的我错误的认为民国时期是个动荡不安乱哄哄的年代,没有什么可供深入了解的,随着对相关历史事件的不断了解,并读了一些民国时期学者的书后,逐渐认识到那是近代史上中国思想大转折时期,是落后的传统东方文明与西方先进文明大碰撞大融合的时期,对那之后的中国人的思想走向甚至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相媲美。那时国家、政局的动荡丝毫没有影响学者们的治学研究,同时由于加入了西方的一些理论、方法,致使那个时代的学者有了从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明,并出现了最早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家。

从此书名即可看出此书是教授写作的,在读的过程中常感觉到“一句话点醒梦中人”的意味的,比如他把文章分为:“内容”和“形式”两大块,“内容”可通过“经验、知力和修养”来逐渐充实;而“形式”,则是一种“技术”,可通过努力锻炼得以快速提高;对于初学写作的,没有“腹案功夫”的,可将材料一一地用“短文”方式记录下,然后连缀起来并加以润色,这种办法可适用于一切文体,其实我就是惯于用这种方式的,但总觉得这是一种拿不上台面的“野路子”,看到大师也推荐这种方法,以后便可放心大胆的用了;如今许多人写作有一种“引用癖”(俗称“掉书袋”),仿佛才能彰显自己知识的渊博,而本书作者的观点——遣词造句少用那些用滥的成语、典故,并最好是“写出自有特色的语言”;民国时期不少学者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敢于质疑甚至否定古人,并勇于同行间的辩论,对于对名著“高山仰止”的今人,读之犹恐不及,更安敢挑名著的毛病,而作者通过摘取《红楼梦》、《水浒传》和与作者同时代的鲁迅、郁达夫等的一些文章片段进行批评指正,以达规范写作的目的。虽然我们远未达到点评名著的水平,但这也另一方面提醒写作爱好者在读书特别是所谓的名著时,要仔细揣摩、品味名著的滋味,不要只当做外行看了个热闹,而忽略了其中的门道……

我总认为能用心的读一本书,从其中的二三点心得启示,便值了。此书中对文体的分类很细,也许今人已分的不那么详细,但其中一些通用的经验技巧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这本书很适合中学教师和学生阅读,是一本很正统的作文教学书。正如作者所说:写作勿好高骛远,由生到熟,只要勤练,大部分人会做得比当初想的好。另外,很多书的序和附录(除了名家所做)大多被忽略,如同蔬菜的根稍,虽不起眼但却是极有营养,往往对书的内容和成书背景有深入的描写,为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大有益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前言 上一篇文章中我们提到了拿到一本书到变成你的知识系统的一部分需要四个步骤: 1检视阅读2打问号阅读3找到书中的...
    米斯特左脑阅读 496评论 3 4
  • 三个标签 易效能践行者 2个孩子的宝妈 医生 90天目标 1.每周三次思维导图 2.每周三次运动(运动形式不限)和...
    雨初晴_5802阅读 203评论 0 0
  • 916公交车上 刚一上车抓好扶杆 就听到西工大一位女学生 对另一位女生 笑着说: “你是不是想气死我 然后继承我的...
    道听途LC阅读 558评论 2 1
  • 一、人与人是不一样的 长大后,越来越见识到,人跟人其实是不一样的。虽说我们生来都是平等的,但是由于家庭环境出生背景...
    陪你走过8年阅读 288评论 0 0
  • 美丽的眼睛能发现他人身上的美德,美丽的嘴唇只会说出善言,美丽的姿态能与知识并行,这样就永远不孤单。 ——奥黛丽 ·...
    李小婉阅读 2,041评论 6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