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版《深夜食堂》以9.2分的超高评价珠玉在前,可就在我打开豆瓣之前,网上能够搜到的有关于翻拍版《深夜食堂》的评分还停留在2.8分,而此刻……
毫无疑问,黄小厨版的《深夜食堂》已经扑街,按照近期的大热剧集,我们有理由相信出版方买了水军,专门针对该剧进行差评,掩盖给好评的认真观看的观众进而方便后期反转。
一定是这样的。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首先,这是一部买了版权的翻拍剧;其次拍摄地点在台湾,也就是说,在拥有着日据背景的台湾,这样的日式场景的出现显然是非常合理的,就如同西安回民街到处可见的烤肉一样合理;第三,由黄磊来扮演日版的“刀疤大叔”亦不是不可以,黄磊有演技,也能够叫来半个娱乐圈一起陪着他上演这一场“温情大戏”,但不得不说,这部剧依然不能算得上一部好剧。
为什么呢?
首先便是整部剧集核心的尴尬,翻拍剧没错,但是照原样抄,是不是就有一些水土不服了呢?
日剧中充满温情的深夜食堂,实际并不适合于习惯于充满烟火气息夜市的我们。我们的夜市,是非常接地气的,是路边的烤肉摊、深夜亮着灯的串串店;是老板娘麻利爽快的收钱吆喝,老伴和伙计闷头做饭、食客们表情各一的小店;是广场边香气四溢红光流转的小龙虾海洋……夜市多种多样,但绝不可能是充满日式性冷淡气息的料理店。
我们没有那样穿戴整齐的还会在你进门之后为你鞠躬的老板,我们习惯的,是馄饨摊上满脸认真,看起来平凡甚至有些邋遢的店主,是烤肉摊炉子后面坐着的满脸油光,撒调料撒出动次打次节奏的大叔。
而我们所扮演的食客,也不是像吴昕所扮演的“茶泡饭三姐妹之一”那样的白目,我们不过是一个又一个来来往往的客人,吃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人,偶尔老板高兴也闲了大家寒暄几句,仅此而已。
反观《深夜食堂》,我不太能够想象得到统一方便面和夜晚的温暖会有什么太大的联系,我只看到了满屏的尴尬。
其次,艺术应高于生活,但不应该脱离生活。和上一点很类似,盲目的借鉴与抄袭只会让一部原本优秀的作品变成四不像的怪物。我们没有居酒屋文化,我们有烤串文化、小龙虾文化、泡馍文化、火锅文化,怎么这么多接地气的文化,编剧就是看不到呢?
如果这是一部专门在有日据背景场所放映的电视剧,我想人们的接受度不会这么低。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夜市上最常见的景象不外乎几种:满脸青春的情侣靠在一起吃着路边摊却幸福无比;劳累了一整天的上班族终于能够闲下来吃点饭,浑身的疲惫被食物的香气一扫而空;失意的人两两相伴,周围摆着空荡荡的酒瓶,眼里是对于生活的不甘与无可奈何,嘴角确是满心的倔强与失落;聚会的人三三两两地彼此搀扶着离开了饭桌,下班族吃饱了饭拿着手机低着头越走越远,老板和老板娘忙着收拾残局,他们的孩子或许正坐在角落等着爸爸妈妈来告诉自己,这一道不会的题到底该怎么解;正在兴头的食客或许会突然喊一声:“老板,再来三十串烤肉五串烤腰子!”
这才是我们的夜市。
第三,翻拍不是照原样抄,翻拍应该更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去。旧瓶装新酒,也应该装进符合现实的好酒。《深夜食堂》是一个连接点,它把无数都市夜归人的故事串联在一起,通过美食,达到治愈的效果。那都市中的寂寞、失落与伤心,也在美食的治愈中消失,这是它的意义。
如何把《深夜食堂》融进我们的生活获得我们的共情?
我想,大概就是把居酒屋换成烧烤摊,把寒掺的三块红烧肉换成热腾腾的烤肉和大杯的扎啤吧。
那个时候,剧里也不再是让人无法直视的神经质角色,我想,应该有几个东北大叔,最好戴个金链子,就坐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吃着烤肉哼着歌:“老板,再给来一盘烤韭菜和烤腰子!快点的啊!”
那个时候,剧里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日式餐具,我想,应该有一锅正在沸腾的火锅,冒着腾腾热气,油在锅里痛快的翻滚着,吃到嘴里的食物又辣又烫,辣的女主角直掉眼泪:“恩,不是因为分手才哭,也不是因为压力太大而哭,我就是因为辣才哭的……老板,再给我来一瓶可乐!”
那个时候,剧里也不再会出现方便面,我想,应该是像汇通面那样,一条街灯火通明,每个摊位都买着不一样的面食,老板费力地和面、扯面、下面,吃面的人呲溜呲溜,老板看着满摊子的人嘻嘻哈哈。
那,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深夜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