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6月10)又是高效的一天。五点半起床准备去上海,下午五点半乘车返回。高铁时代,高铁速度。
清晨,五点半刚过,起床收拾东西,洗漱完毕,吃个粽子,喝瓶酸奶,先生催着打的出门。
原来担心7点之后会堵车的早高峰,还有一段距离。路上车辆稀少,一路畅通,二十分钟左右到站,离8:03开车还早。
自从六七年前由北二环搬到南二环以后,外出都是在高铁南站,几乎不从老站坐车。几年间偶尔一两次,也是卡着点去,下车后跟着人流匆匆离开,没去仔细观察过周围的环境。
先生性子急,催着早点走,我很纳闷:“都是你催着走,这下可好,我们要在车站等上一个多小时。”
“既然起来了,早点走总比晚点走好,七点后会堵车,在家也没事,来早了,广场上转转。”
“早太多了,去候车厅坐着还要戴口罩,在广场上转,拖着个箱子又不方便,只能在花坛四周转转。”
先生放下箱子示意我看着,自己一个人走了,广场上行人稀少,大厅两边花坛的水泥沿上,有坐着抽烟的,有低头看手机,地上放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看他们的行装和这么早,可以猜想不是住在本城的人。
他们来的更早或是坐了一夜的车,准备在此转第二天某个时间段的车……
这情景使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的自己,每次探亲,背着大包小包抱着儿子。夏天稍好点,冬天往往天不亮。
最忙活的就是爸爸妈妈。妈妈早早起床做饭,爸爸送我们到镇上的车站坐车,千叮咛,万嘱咐看好儿子。从镇上到省城大约近三个小时,一路颠簸,有时候晕车呕吐,吃尽苦头。
记得有一次,坐在后排,车子颠簸整个人直接弹起来头撞在车顶,还好自己头盖骨结实,我前排的一个男人就没有那么幸运,直接碰破脑门。那时候的人也没有什么法律意思,碰了也就碰了,只要不出人命就行。
一路劳顿赶到合肥站等火车,生怕来晚了买不到票或是误了车,别说早一个小时到,几个小时正常。有时候从外地回来凌晨4点左右火车到站,下了车天还没亮,公交没有营运,只能在广场上等天亮去赶回镇上唯一的班车。
当年的情景,不正和他(她)们一样。只是那时候都很穷,虽然苦,也不觉得。现在出门乘车都是卡着点,打个的或家人开车送,自问,今天来早了,为何就开始抱怨先生呢?
网图
前几天还在《禅的故事》中学到:“生活处处有禅机,万事万物可参禅。”其中惠能的四世法孙船子和尚的故事就很有启发性。
“传子和尚平时靠摆渡载客过日子。他摆渡很随性,船钱随喜,客人也有一搭没一搭的。所以为了生计,他不时还要出去打渔,补贴下生计。
但半条鱼都没钓着的事,也时有发生,这要放在普通人身上,估计满心愁苦、一脸愁容了。但不过船子和尚看到船空着,却是满心欢喜,且看他的偈: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偈子可理解为,人的欲望就像垂入水底的鱼线一样,欲望深深,总渴望可以得到些什么。这种欲望就像水面的波纹一样,一波推着一波走,无穷无尽。
但有时事情的变化,却不是人能够控制的,得到失去,本是自然。就像现在,虽然一条鱼也没有打到,但空船上却撒满了月光。这启示我们,当我们不执著于“打渔”的目标时,也许就更能欣赏到“满船明月”的美。
对我来说,不执着于来的太早,可以仔细看看火车站这么多年的变化,看看周边的风景,回忆当年乘车的心路历程也很美好。
原来光秃秃的水泥地广场,被改造后的花坛替代。花坛边上等车的人悠闲抽着烟,玩着手机,他们估计也和我一样来早了。
公交车,出租车、社会车辆各行其道,人车分离使广场看起整齐有序。宽敞高大的售票大厅取代了原来低矮的售票厅。大厅上空,一览无余,蓝天白云下合肥站的牌子更加醒目,随着太阳的升起,周围的建筑物也慢慢醒来,街道也开始喧闹起来,似乎一切都在迎接新的一天到来。
广场上乘客也越来越多,一个多小时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熬,可以打发时间的事多的很,除了闲逛,还有一个万能的手机,可以阅尽天下事,不乏娱乐八卦,观影听曲,读书听书等应有尽有,时间很快就打发过去了。
网图
带上耳机,静静聆听讲书者的声音,和领读人一起继续学习由迪士尼现任首席执行官罗伯特·艾格撰写的《一生的旅程》这本书。继续跟随着罗伯特的脚步,来看看他在业务创新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有哪些应对之道。沉浸在听书中,不知不觉到了检票的时间……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看自己如何看待它,想要过禅意的人生就要想办法改变自己的认知,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来自于自己的认知。做不到传子和尚那么豁达,可以换个角度对待遇到的问题,这样何愁不能欣赏到“满船明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