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直不是很喜雨天出门,无奈春节假期短又都有走亲访友的任务,及至年初六,最后一天,我们仨老同学才终于凑齐,冒着潇潇春雨游览了上海西北郊嘉定南翔镇的古猗园。
古猗园始建于明嘉靖万历年间,与豫园同期,距今四百多年历史,也是上海五大园林之一。名气虽不如豫园,占地面积达146亩,规模为五园之首。
古猗园由明代竹刻名家朱三松取《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中“绿竹猗猗”之意设计,园名也就取了“猗园”。
这里多说两句。猗[yī],音同“一”,猗猗,茂盛葱绿的样子。“瞻彼淇奥,绿竹猗猗。”即是:看那淇水弯弯,绿竹葱郁繁茂。
民间多有误写,给“猗”加上三点水,成涟漪的“漪”。漪也读“一” ,直意水波纹,风吹水面形成的波纹,也指岸边。想象一下画面,似乎也不错,但古猗园的猗,匾额上确实没有三点水。
一进园正门,迎面就是一块大石雕照壁,雕刻着白鹤南翔的美丽传说。古猗园所在地南翔镇,这个动感十足引发美好想象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相传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南朝梁武帝年间,南翔还是个小村庄。此地农民在刨地时,挖到一块一丈多长的大石块,一对白鹤时常飞来栖息。
德齐和尚认定这里是块佛地,于是四处化缘筹集钱财建造寺院。寺院于公元505年(梁天监四年)建成后,两只白鹤像是完成了使命,南飞而去。
感念于此,就把这寺命名为白鹤南翔寺(现改名云翔寺)。此地也因此寺而闻名周边,逐渐发展为集镇,因寺成镇,就叫了南翔镇。
可巧,离南翔镇西边25公里的青浦区,有一白鹤镇,总觉得这两鹤要么是从那边飞来,要么就是飞到那边去了,要不,怎么这么巧呢!
更巧的是,我们方同学是做园林的,一入园子,张口来了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我和房同学都是头一次听到,一时不明所以,大眼瞪小眼。
方同学笑着解释说他们一看到这就会犯职业病。这两句是园林的建造思想,园林虽然是人建造的,但要造得像天然的一样。山水楼台亭阁榭舫布局建造,要讲究自然、和谐美。
我们一般到哪只看好看不好看,这下跟着涨知识了。
不同年代的亭子,飞檐、门墩都不一样。我是现学现卖,当然只是皮毛,知道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也许再转其它园子就有心得了。
我只会说这棵树,那棵树,方同学随口就来:“这棵应该是瓜子黄杨。”正好树根下有块牌,凑近看,果真不错。
新春佳节,喜气洋洋,古猗园中也布置了几处大型景观。起初被娇艳欲滴的各色花儿吸引,并没在意景观的主题,后来才发现,照壁那儿是“福”,这几处是“禄”“寿”“财”,见者都有哈。
雨中的各种梅与花,不是雨水冲洗,色彩哪能这般好,这种味。
忽然觉得,下着小雨出来也是极好的。
古猗园本来即以竹为主题,园中除大片的竹林,堂前屋后,墙角路边,都是成排成簇的竹。
我径直穿过这扇圆门,看到面前的竹子不甚稀奇,就想继续往前走。方同学提醒我回头看,这一看,惊呆了:画中画啊!
同样的景点,为什么有人说好,有人觉得一般,这就是会看不会看啊!如同看小说一样,好的作品里都潜藏着作者的匠心,如果走马观花只看热闹,自然看不到精彩之处。激动地冲方同学说:“下次出门一定要拉上你。”
这是在洗手间里的,一见倾心。
第一次看到这种植物,方同学也说不出名字,上传到“形色”上,有高手告知是北美冬青。
这一串串红红的果,这造型,多像升腾的火焰,摆一盆在家里多喜庆。
古猗园其实是一座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园林,有唐代石经幢、宋代普同塔,逸野堂、不系舟、白鹤亭等明清建筑,还有董其昌、祝枝山的名家真迹,盆景园、梅花碑廊一些古朴素雅的人文小景。
只是我们似乎特别钟情于这靓丽的花花草草。天色不早,虽未走遍,也心满意足地出了景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