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乡下的孩子来说,除了寒冷的冬天和荒凉的初春,其他时间大多是在田野间玩耍的,甚至有很多个夜晚还睡在田野。
睡在田野一般要到麦收时节才会开始,因为那时候的麦子都堆在麦场里,有的已经打出来,有的只是堆在哪儿,因了个别人爱小偷小摸,麦场大多需要人专门看着的。大人们忙于收割,这看场的事儿也就落到了半大孩子身上。这时候他们大多放了麦假,帮衬着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儿。白天,他们就拎了小板凳和书包,坐在麦场边上的树荫下写作业,晚上则大多会和家里的父辈睡在麦场里。因为麦收时间很短,大多是不会搭棚子和庵子的,就那样用一堆麦子在下面一垫,上面铺上塑料布,褥子,也就席地而睡了。春夏之交的露水是很重的,往往第二天醒来被子都湿潮得能拧出水来。不过,孩子们不在意这些的,因为那种夜晚吃烧麦(没长熟的青麦用火烤熟,又香又筋道)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何况还有那种仰望星空的美好呢?!
夏天是各种瓜果成熟的季节,看瓜地同样是小孩子的活计。瓜的成熟是一茬一茬的,拉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瓜地大多会搭个那种人字形的小庵。前后各用两根粗棍子斜绑成人字形,中间再用细一点的棍儿绑一个横杠,再铺上玉米杆或则麦秸做成的草搧子就行了。有了草庵,孩子们就更愿意在田野里呆着了。特别是晚上,躲在庵里,听着外面各种昆虫的叫声,风不时地从漏缝出钻入庵子中,清清凉凉的,惬意级了。如果饿了,就趁着月光挑一个熟透的西瓜,一拳头下去就两半了,可以用手挖着很豪爽地吃个过瘾。
相对于春夏,秋天看场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要做的。因为秋天的农作物收起来比较麻烦,比如花生,不但要刨出来,还得晒干,同样的玉米,大豆和棉花也很麻烦。所以,秋天的时候,好多人家直接就在场里埋锅做饭,直接在田野里过起了日子。秋场大多直接在自家地里压平而成,很多家的秋场是挨着的,这就乐坏了孩子们。他们一吃过家里送来的晚饭,就凑到一块玩闹起来,或在地里追逐打闹,或去偷不远处别人家的红薯烤着吃,或则各自从自家的花生堆里捧几捧花生烧花生吃。总之就是各种折腾,大多要闹到忙碌完的父辈过来训斥一顿才会安生地在草庵里睡下去。
现在好多人喜欢在野外搭帐篷睡,是不是也爱上了在田野里睡觉的安详和自然呢?也许这些人在少年时也曾经有过睡在田野的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