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后感
这两周来已经习惯一天听课,一天写作业的模式,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就要和师北宸老师的写作课挥手再见,真有些舍不得。不过,老师已倾囊相授,现在是我们付诸实践的时候了。
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在上老师的课之前,我一直坚持着每天至少500字的写作习惯。但大部分都是流水日记,心情账单,很少发布。我曾经认为写作是一件很个人的事,直到开始写作老师布置的第一篇作业:写作对个人而言的价值和意义。我在思考这个题目的时候,很认真的剖析自己为什么能够坚持每天500字?仅仅是因为喜欢么?如果只想写给自己看,为什么还一直搜寻优质写作课,迫切的想提升自己写作技巧?通过这些思考,我认识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很渴望表达,渴望被解读的。老师在课上也说过,作为社交型动物,我们人类需要被别人理解,被别人懂,而写作就是寻找知己的一条有效途径。深度思考之后,我认可了这一观点。可以说,第一堂课就改变了我对写作的认知。写作,就是要和这个世界产生关联,而不只是闭门造车。
妨碍你写作的N个借口
一旦明确了写作的意义,就相当于赋予了它灵魂。向新的写作方向前进,当然不会一帆风顺。结症在哪里?第二节课是关于妨碍写作的借口。老师在这一节课着重分析了拖延症的原因以及如何应对,然后布置了命题作文,妨碍你写作的借口及解决措施。只有找到自己写作上的问题并进行研究分析,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克服。这简直是要让我们赤裸裸的面对自己的节奏啊!善于自省的人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但只有自信和自律的人才会主动解决问题。老师布置的这个作业首先推动我们做思考,同时要我们付诸行动,树立自信,严于律己。
如何下笔?可试试这些办法
如果说前两节课帮我们扫清了开始写作的障碍,那么从第三节课开始,就进入了写作模式。万事开头难,写作该如何下笔?如何破解写不出第一句话的窘迫?如何组织才能写出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及如何清晰定位自己的读者等等问题,老师在课上一一做了讲解并给大家列举了诸多的可行方法。这节课上令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当你针对某个话题没有内容可写的时候,不妨先问自己十个问题。所以,老师这次布置了一个带着问题是的作业:你是如何下笔写第一篇文章的,方法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引发思考,为了找出答案,我们只能运动大脑。
如何增加输入
渐入佳境进到了第四次课,如何增加输入。老师曾提到一个振聋发聩的比率,每1000字的输出需要100000字的输入,可见输入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而在输入过程中,顶级信息才是写作者追求的目标。什么样的信息才是顶级信息,如何获取顶级信息,如何把这些信息应用到写作当中?除听取老师分享的经验,我们也在各自的作业中,针对自己领域的顶级信息做了阐述。
精进:如何写得更好
有了前面几节课作基础,我们迎来了精进篇的课程,如何写得更好。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建构写作话题的经验以及如何加强写作的沟通能力。上课过程中,老师举了一些有趣的小例子,比如“这是一条狗”和“这是一条金毛”对于读者大脑所产生的不同结果,导致我现在敲下每个句子之后都会下意识的验证是否能产生“这是一条金毛”的效果。写得更好,意味着要给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话题和更加顶级的信息,让读者产生共情和共鸣,从而实现写作沟通。
大结局:如何练就写作习惯
习惯的养成,取决于很多因素,不外乎热爱,坚持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的分享,开启了我们的实践模式,是大结局,也是新篇章。
在所有的课程完成之后,我把笔记过了一遍,总结了每一节课的内容,算是课后复习。
老师的课程是输入,我们的作业就是输出。我在这几次的输出过程中,感觉非常辛苦,一来因为自己平日的输入不足,二来不知道该如何思考。通过作业,让我开始为写作思考,是我上这门课的最大收获。当然,只有思考远远不够,老师除了分享理论知识,也提供了很多写作相关的方法,这些是需要我们去实践的部分。
课上完了,但作业还远远没完,写无止境!
两周,六节课,循序渐进,诚意分享,引领我这个不会写作的人找到了方向。真正的知识和经验是无价的,能遇到师北宸老师这堂物超所值的课,何其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