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会生气的孩子才健康
在生活中,孩子会面临各种侵犯,如某个人、某件事令他伤心和失望。不同的孩子可能有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孩子会默默接受,有的可能大发雷霆。那么,如何是好呢?我认为教孩子会生气才是教育的上策,也是人自我管理情绪的一个重要方法。孩子会生气,才不会被气坏,他才可以健康的存活着。
人生总的方向和目标是追求快乐;或者说,通过心理机制的调整,让痛苦减少。人要活于世间,总会遇到生气的时刻;通过生气这种反击方式,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趋于正常。如果你不会生气,你的内心将受到欺凌和压制,甚至会影响到你的生活。看我们的大人,经常会发泄情绪,这才使我们的心理保持健康。那么,对于内心脆弱的孩子,更应该教他们会生气的方法。
先了解一下,人为什么会生气。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具有五种层次的需要。当我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被剥夺时,愤怒就会随之而来,人就会生气了。但是,生气的原因是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文化及个体差异等因素入手,才能找到令人生气的原因。
看来,是人一定会生气,只是怎样生气才能减少对身心的伤害,还有对亲人、朋友等人际关系造成的困扰。这是学会生气的价值所在,是人类应该具备的生存之道。
今天,人类处于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利,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更要具备克制坏脾气的技巧。人的大脑是个带情绪的司令员,如果大脑的高级中枢——判断力,不能很好地约束低级中枢——情绪,会怎么样呢?很显然,冲突会随时爆发,将使你的处境更加不利。虽然人或事已经造成伤害,你失控的情绪使局势更糟。我们都知道“踢猫效应”,把自己的不满情绪发泄在猫身上,结果坏情绪会传染给你意想不到的人和事情上。所以,心理学家建议,我们要善于以不同的方式,恰当地表达生气的情绪。比如生气,有的可以直接表达,有的需要心平气和,有的不妨火冒三丈。这些方式的表达,只是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当然,这些技术孩子可能一时半会学不会。问题关键是,大人要持续的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孩子,否则,孩子长大会受到吃亏;尤其是性格发展方面受到影响,会对孩子心理发展造成困惑,甚至形成阻力。
情绪管理被现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情绪管理的水平取决于情绪反馈系统是否健康。派克医生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我称之为‘保持平衡’这些是自律的原则之一。”保持平衡,就是考量情绪反馈系统性能的优劣。心智不够健全的孩子,更多时候表现的是情绪失控,生气的情绪会随时爆发,有事会采取极端行为。如攻击对方,让事态升级;还可能自残,以此释放自己生气的情绪。前一种是外向型的孩子,后一种是内向型的孩子,不论哪一种,要是反应不当,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故而,我们要帮助孩子建立一套良好的情绪反馈系统。至于怎么建立,我没有现成的东西,父母只能根据你的家庭、孩子等采取灵活的方法去慢慢培养。
我们不能否决孩子生气的权利,只是家长要做的是,把不正确的生气方式帮助孩子改掉。否则,孩子会因为不会生气常常受到心理煎熬。其实,孩子具备良好的情绪反馈系统。我时常看见我的小孩正在生气,转过头他就因其他事情高兴地乐了。大人如果生气,没有两三天,气很难顺过来,严重的可能要做心理疏导。小孩天生会处理生气的情绪——不放在心上、或者移情别处。我们要利用好孩子的这个优势,针对具体事件,教孩子会生气,要把生气的情绪发泄出来;必须,让孩子意识到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该生气就生气,但必须保持你内心的平衡,清醒的认识生气的本来面目——生气可能让你失去某些东西。但是放弃某些东西,会是你心理痛苦,但它可以让你心灵获得成长。
记得有一次,我妻子不让4岁的女儿吃冰淇淋(孩子的脾胃不好),孩子生气了,哭闹不止;表面上看孩子失去吃冰淇淋的快感,但却保护了他的身体不受伤害。深层次看,孩子通过这个事件懂得违反规矩的事情是不能做的,或者不会得到满足的,即使惹你生气,也必须忍耐。
生活中,一定要告诉孩子,当别人来侵犯你,使你很生气的时候,不要忍着,要想办法把气生出来。这可能很难,要让孩子学习、掌握生气方法,但是大人只要坚持去做,孩子慢慢就会拥有了生气的协调机制。大人要替孩子做好时局的把控,切记不能叫孩子以暴制暴,让事态升级,使孩子受到二次伤害,我已经说过,这是错误的生气法。生气,无论什么方法都行,只要能够让恶魔般的情绪从体内出来就算好事情。
所以,教会孩子学会生气很重要。家长、老师都先要学会生气的技能,然后把会生气的技术传授给孩子,这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但是未来的教育需要我们家长、教育者这样做,才能培养出国家需要的现代化建设者。世界是多元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相互依存,就像一枚硬币的正面和反面,我们应该尽早教会孩子面对令人生气的世界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