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用朴实真诚的语言诉说了深沉伟大的父爱与母爱。作者叙写了极为生活中平凡的三件事,为最后我被父母通过电台道歉的方式而羞愧又感动,因而去火车站寻父寻母这样一件事情做了铺垫,使亲情的力量在最后爆发出来,闻者不禁落泪。因此本文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等方法品味文章朴素却饱含深情的语言,学习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从而感悟父母对子女所饱含的深沉的爱。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主要叙写的四件事情。
2、画出文中描写父母的语句,找出所运用的描写手法,分析父母的形象。
3、品味文中平实朴素却又充满真情实感的语言,感悟父母对子女饱含的深沉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概括文中四件事。通过找出文中描写人物所运用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形象。
2、能说出“当你们老成我的孩子”的含义。感悟父母给子女带来各种“烦恼”背后所饱含的爱,体会至爱亲情。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七下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章。七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而本文的情感浓烈,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易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但是学生在对于赏析文本中的词句,从而刻画人物形象还是有难度的。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因此根据本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采取以下教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这体现了新课改基本理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团体协作精神。
四、说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中心,只有学生积极、能动的参与,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我们经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的方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你的人生中,可曾和父母之间发生过哪些令人不愉快的争吵?为了什么而争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指导语:与同学们一样,文中的“我”也与父母争吵过。为什么争吵,争吵过后发生了什么,最后结果怎么样?就请同学们快去《当你们老成我的孩子》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大声地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如:鬼鬼祟祟、尴尬、嗔怒
2、文中叙述了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参考:四件事。
①、为了搬家以便安顿好看望我的父母,导致我在工作出错而被领导批评,我却迁怒于父母。
②、父母以我为豪,每天准时收听我的节目。
③、父母想尽办法为我相亲的行为让我倍感丢人,因此和他们大吵一架。
④、父母通过电台向我道歉,我为此感到既羞愧又感动。
(三)再读课文,感知形象
师指导语:文中写了我和父母之前发生的四件事情,其实就是我和父母发生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请同学们找出具体描写父母的语言、动作方面的语句,说说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父母怎样的形象。(画出语句,做好批注。同桌互相交流。)
参考:
1、回到家看到乐滋滋地做饭的父亲……父亲没听清楚,照例在厨房里忙活,还哼着小曲。母亲走出来,像做错了事的小孩子,低声说:“孩子,你爸其实是担心你一个人在这儿受委屈,想家的时候也没个地方去,所以才……”
(“照例”一次可以看出以前在家时父亲也是如此在厨房里忙活,开心地为“我”准备食物。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位老父亲不求回报为子女付出的形象。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写出一位母亲小心翼翼的神情,为的是怕再惹“我”生气。母亲说的话最后用的是省略号,表现了当父母的对在外子女的浓浓关心,没有尽头。)
2、父亲却神秘地止住了我……得意地朝我晃晃:“早就准备好了,我们是一路听着你的节目过来的。有你的声音陪着,走丢了都不怕。”
(“神秘”让人觉得父亲藏了小秘密要与我分享一般。“得意”则彷佛让人看到了父亲眉角飞扬,得意洋洋的表情。这两处神态的描写刻画了父亲像调皮的孩子一样的形象。而让人意外的是,父亲所藏的秘密,父亲想炫耀的尽然是我的节目给他们带来的骄傲和安慰。不禁让人动容。)
3、他们津津有味地评点我的每一位同事,在他们“公正”的评点里,每一个人都有不如自己宝贝女儿的地方。他们的快乐那么真实、鲜明,甚至让我都有些微微的嫉妒。
(津津有味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听“我”的广播,通过评点“我”的同事不足之处发现自己女儿的优秀等等这些事情乐此不疲。在他们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在我们的眼里则是看到了一对咦自己孩子为骄傲的父母。)
4、一声脆响后,母亲慌忙起身将我推到一边,小心翼翼地收拾着地上的碗筷。
(“我”打碎了碗,母亲的慌张是因为怕伤着我,同时也因为“我”对他们的怒吼伤着了他们的心。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关心“我”的生活,为了照顾“我”而特地赶来的,却不想反而为“我”添了麻烦,让“我”生气。这时的母亲除了小心翼翼收拾碗筷,也是小心翼翼地怕再惹“我”生气。可怜天下父母心。)
5、候车室里,一眼便看到了头靠着头几乎要睡着了的父母,我的眼泪疯狂地涌出来。他们多像我小时候,挨了批,不敢回家,一个人躲在他们可以找得到地方,等他们将假装睡着的我抱回去。
(头靠着头几乎睡着的父母一直在等“我”接他们回去。他们的做法就像“我”小时候。父母渐渐老去,脾气作风却越来越像孩子一般,希望有人哄。这里给我们看到一对爱撒娇的父母,一对处处为孩子着想的父母,一对有着孩子般性格的父母。)
(四)三读课文,感悟亲情
师指导语:本文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为我们刻画了一对有着孩子般性格,以自己的女儿为豪,处处关心孩子的父母的形象。世上最不计较,最没有功利性,最全心全意的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课文以“当你们老成我的孩子”为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老人和孩子放在一起矛盾吗?
(同学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参考:当我们还是孩子是,处处依赖父母。做错了事就怕被父母批评。文中的父母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女儿不在身边时,他们会想念,他们关心孩子的生活。年龄的增长让父母变得越来越依赖孩子,他们希望被女儿需要。这与小孩的心理是一样的。其次,父母老了,我们却成长了。需要子女来照顾父母了,如同当初父母照顾我们一样。这个题目不矛盾。表现出了浓浓的亲情,是对天下的子女呼吁:父母对我们的爱不求回报,但是当他们老了,怕寂寞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应该耐心的陪伴。
(五)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师指导语:当我们出生于襁褓时,父母正值青春年华;当我们慢慢成长,渴望飞翔时,父母正在渐渐老去;当我们长成天地间的一棵大树,挺直了胸膛昂首阔步时,父母却佝偻着背,步履蹒跚。这世上最平凡而又最浓烈的爱不过如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你最想和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将你们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来源于:易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