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出生在50年代的人,国家刚经过八年抗日,三年内战,已是民不聊生,农村文盲率达95%以上,能读点书,识点字实属不易,我的成长还得从起蒙的母校说起。
90年代初调往他乡工作,2003年碾转来到沪苏之间的昆山,虽然离开家乡三十多年,儿时上学读书的影子总是萦绕眼前,养病赋闲,顺着思絮把她写成文字,记录不曾忘怀的儿时记忆。
我的小学
学校是在邻村朝田方家祠堂,离我家三公里路,祠堂在田畴中间,三面是水田,北面是村庄,村庄北是河,河在山脚下流淌;祠堂南边溪水常流。远远看去,俨然是一幅江南山水画。
我记得是秋天,几个大孩子带我去五、六里外的祠堂报名,当时发书和本子,这一年应该是1964年,“四清”运动就是这一年。
朝田方氏宗祠,前是广场可供人行道路,祠堂大门蹲着威武石狮子注视来人,怪吓人的。
我们上学都走左右厢门进出;宗祠四进两厢;中间是个大天井,天井左右有两棵大柏枝树;宗祠广场上有几对旗杆石鼓,大门耳门两边有“门当户对”,石头表面铮亮,三边雕刻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我们下课总是在石雕上玩耍、戏闹。
进门两厢木板鼓璧地板房间是教师办公室,北边和南边隔成两个教室;大厅合抱木柱,桑凳四周刻有精致动物图案。这个厅应该是摆放牌位,祭祀,实行家训,家规,家法的场所。
排位正厅东南一门进去是教职工厨房,外面是小场基;小河沟上架小木桥,过桥便是学校菜园地,时常有工友种植管理。
整个建筑是: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走壁黑白镶。与方家村落,河流,田畴,山脉构成一派徽派建筑古民居。
我的老师
时过境迁,物非人非,时间长了,一切渐渐消失了,但能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第一印象。
我的第一起蒙老师,是潘老师,是女教师,名字叫潘荷莲,她与我父母很熟悉,后来知道我们一个小村庄,翟家河滩人,翟氏当年比较富有,母亲曾在他家帮过工。
潘老师很慈祥,爱生如子,对我也很关心。
据上辈说,潘老师娘贫穷是来翟家当童养媳才有机会上学的,自学成才的。都很尊重她,她的三个孩子也在这里读书。
第二个是伍老师,名字是伍小月,也是女老师,她教我们算术,我的印象中她刚结婚了,还没孩子,很是喜欢我,很巧她和我名字有两个字相同。上学就乳名“小伍”当学名。
第三是宁老师,名字叫宁思正,陵阳人,水平能力很好的老师,文化革打成右派,查抄他的日记,红卫兵批斗他,戴高帽,嘴含稻草,强迫劳动改造,兴菜种地,逼得他精神惶惚,以后平反了。
这此老师,虽然与我相处时间只有一两年,在我印象最深,难以忘却的,看到“AOE”,“123”就想起我潘老师,伍老师,宁老师……
我的同学
我们虽然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这是我们受正规教育起点。在这里读了两年书,到1966年就停课革命,回到家门口庙堂里萧家嘴教学点读书,教师也是农民抽来的几个识字的来担任。其他同学,也都到离家近教学点就读。
有的小学未毕业,就回到生产队劳动,其中有学手艺;如木匠,砖匠,理发,篾匠,针匠,铁医等,有的干农活,有的应征入伍,后来有的上初中,上高中,推荐大学,农校、共大和五七大学,有少数随父母到外地念书。有成为搏士,教师,工程师,军官,干部,企业家……
这批同学,出生在困难时期,学习在动乱时代,工作在变革时候,生育在计划时代;可谓经历风雨的岁月,我们的同学是有兄弟姐妹最后一代,是努力的一代,是艰辛的一代,是饥渴的一代,也是最懂得感恩的一代。
同学们还好吗?
我十分怀念过往的岁月。
我们都是“过六奔七”,“跨花甲抵古稀”的岁数了,很多同学随子女奔赴全各城市含怡弄孙,度余生。
我的学校啥样了
回到家乡,再也看不到祠堂了,文革后,大办农业时撤掉了,原村庄只有稀疏几户农家,全改成水田。
她的沿革
祠堂母校,现已演变为酉华中心小学,始建于1927年,前身为方氏、章氏两姓私熟学馆。抗战初期,改为宾荫乡国民小学,由于日寇的侵略和骚扰,学校初建不久被迫迁址阳湖庄,原校舍改为乡公所。
新中国成立后,原乡公所旧址又恢复为学校,并改名为朝华小学。全乡四至六年级学生在此就读。
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原有的旧祠堂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子女上学的需求,校址迁移乌潭桥山边,1976年重盖校舍三十间。
至此,朝华小学更名为酉华中心小学。
她长啥样
这所学校先后两次扩建校园。学校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音乐室、美术室、书法室、梦想中心、心理咨询室、多功能阶梯教室等活动室一应俱全。
现有学生462人,教师38名。教师中本科学历32人,大专学历6人,党员教师13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县骨干教师3人。
被池州市教体局批准为普通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被市妇联和教育局授予“先进家长学校”荣誉称号。
被国家人社部和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荣获“池州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荣誉称号。
先后荣获“安徽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安徽省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
引蝶自来
我去参观学校,自然景观依山而建,有的石头,石柱是自然生长,稍加修饰,与现代体育场浑然天成。
全国教育先进掛在门口墙上,光彩夺目,凡经过人们,必驻足观尝。
有几十组团前来参观考察,也成为红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量逐渐上升。
祝福您,我的百岁母校。
2020年4月19日于江苏昆山
张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