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48012。徐倩
本想《幸福的种子》已经比较完整的表达了松居直先生的图画书阅读思想,看到《绘本之力》里有先生的演讲稿,本想不再写这篇读后感了,却被“觉醒”二字打动,打算还来写一写。
在这篇演讲稿中,松居直先生从自己幼儿时期读绘本的体验谈起,又反复讲述了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看画的喜悦,放声阅读,故事绘本的发现和日本绘卷的传统这几个部分的内容。松居直先生从制作绘本的角度谈到:“绘本是怎么产生的呢?当孩子是读者的时候,他自己创造出绘本。”
从先生的表达中,我们能否发现绘本觉醒之时?
我想,绘本的觉醒之时,从懂得孩子表达孩子开始。妈妈的觉醒之时,从接触图画书,用心给孩子朗读,发现孩子,找到自己开始。
想起和一位会员妈妈聊无字书《海浪》的过程。
那天,那位好学的妈妈来到绘本馆借书,手里拿着一本《海浪》,面露为难的神色:“徐老师,这样的书可咋讲?”
我没有给妈妈答案,只是从封面开始问妈妈:“让我们一起来读,现在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一个小女孩在大海边玩,海浪很大,天空上还有海鸥。”就这样,我们一问一答,读完了绘本《海浪》,这位妈妈一直在关注海浪的画面,多数是从海浪的变化为出发点来讲完了这个故事。
我说:“瞧,你这不是会讲这个故事吗?”
由此,我要提醒妈妈们要觉醒。很多时候,我们是被惯性的思维模式框住,一看到自己不擅长没接触过的领域先说:“我不会,我不能。”问“怎么办?”还好一些,是寻找解决方案的开始。有这样的思维方式,才是突破,学习,觉醒,提升之时。
读过一遍,我启发妈妈,我们再来读一遍,你多关注一下小女孩。这次妈妈又有了新的发现,小女孩从高兴地奔向沙滩到尝试接近,恐惧海浪,又到逐渐融进海浪嬉戏,收获喜悦,是一个鼓励孩子尝试和勇敢探索的故事。
又读第三遍,我提示妈妈再来多关注海鸥。我们又发现了海鸥与小女孩从逐渐疏离到安然相处的故事。哇,妈妈最后赞叹:“哇,徐老师,你怎么就能把这本一个字都没有的故事读得这么深入的?”我说:“还有一个角色不要忽略,妈妈。从妈妈的角色看,仅在开始带着小女孩来到海边,到最后才又出场,带着小女孩离开海边满载而归,这又告诉我们什么?”这位妈妈随着我的提问,又开始了思考。
和这位妈妈读了四遍这本无字书,最后我对这位妈妈说:“这本书,并不是我讲给你的,而是你讲出来的。我只是起到了启发提示一下的作用而已。所以,真正的宝藏在你身上。”这也正是读完先生的演讲稿,我又联想到的。图画书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负责任的大人要自己读懂,再去读给孩子听;智慧的大人相信孩子是绘本的创造者,当他与绘本故事产生链接之时,绘本才有了生命力。
于是,现场我又和那位妈妈一起和她3岁的女儿读《海浪》,她果真又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孩子更喜欢海鸥,时时刻刻在捕捉海鸥的动向。海鸥的远近大小,甚至自动给海鸥安排了家庭关系,有海鸥妈妈,爸爸,哥哥,宝宝。完全是自己家庭的再现。孩子在不断发现着图画中的细节,妈妈还没有出现时伞角已出现,海浪的大小变化……妈妈又一次赞叹我们借助图画书,让孩子释放,解读的过程。由此出发,我们又谈了一些教养方案的延伸。一本小小的无字书,让我们共渡了充实的近2个小时的时光。
后来,我又翻看关于《海浪》的解读,还有木炭,水彩等图画的设计,跨页隔开的现实与想象空间的设计,我才发现,还有更多专业的这本书的宝藏,我没有呈现给那位妈妈呢!
联想这个和妈妈,宝宝一起读书的经历,再悟觉醒,更多醒悟在里面了。绘本之美,绘本之大,有时候,我们凭借感悟力读到的也不过是冰山一角。绘本学问之深,仍需好好拜读先生之作。
再细细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