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忙于扩宽生活的宽度,报班儿,参加线上、线下的培训,办公司,合开店,推公号,广吸粉,当然还不耽误撩哥泡妹嗨歌追剧。
生活丰富多彩,安排错落有致,时光不虚掷,青春未荒度,对得起早上的太阳,也不负晚上的美酒夜光杯。
所以鸡汤文,纯干货,如火如荼,层出不穷,备受追捧。孜孜不倦,勤奋苦干的热血青年、文艺男女在神州大地上俯首皆是。
大家纷纷传诵着“21天养成一个习惯”,“一万小时定律”,“7年轮回一个人生”,热衷于减肥,瑜伽,英语,写作,画画无数个打卡群,……
我们打完满满的鸡血,和众多的咸鱼又陷入莫名的浮躁和未知的惶恐;一面仰慕着10w+、100w+,一面慌不择路地加入线上、线下、直播的分享洪流,总是担心虚度此生了无痕,负了如来又负卿……
这难道不也是一种盲从,一种长草,一种趋之若鹜的跟风?
然而一个人的精力、能力总是有限。当然,我相信人类有绝顶聪明、相当聪明、脑子不笨、略微愚钝、榆木疙瘩的千差万别。
斯蒂芬.茨威格的【象棋的故事】,有句话说的极为道理。“一个人的知识面越是有限,他离无限就越近,正是那些表面上看来对世界不闻不问的人,在用他们的特殊材料像蚂蚁一样建造一个奇特的,独一无二的微缩世界。”
B博士被盖世太保囚禁,无人接触,无人对话,没有书和笔。每天面对着同样的桌子、床、柜子、脸盆,思想无法流动,语言渐渐迟钝,他在等候问讯的时候从一个挂在墙上的军大衣里偷了一本书。
他以为是诗歌或小说,结果是本国际象棋的棋谱——他对这东西仅停留在中学时无聊消遣的水平。
大失所望!可只得细细研究,这总比去记忆墙上的壁纸那亘古不变的花纹要强得多!
他渐渐推测出a1-a2,s1-g3的含义,用方格床单叠出64个方格的棋盘,再拿省下来的几十个小块面包屑,把一半在地上滚成灰色,做成黑白的棋子。
听起来,真有些啼笑皆非。
孤独的虚空终于有得打发。150盘世界国际象棋大师的著名棋谱汇编在他脑子里翻来倒去无数遍。
当然后来根本不需要什么床单和面包屑了,棋盘和棋子投映在脑袋里,只看A1、C8这些符号就知道每步棋的位置,轻松下盲棋。
就如同训练有素的音乐家,只要向乐谱看上一眼,耳边就能回荡出各个声调、声部、和弦,根本无需一架真正的钢琴。
他将每一局都背到滚瓜烂熟,每一局都在心里复盘无数,每一局都让自己做了黑子又做白子,反复对弈。
每天他都和这些世界最杰出的大师们在脑袋里决一雌雄。以至于渐渐地,他完全知晓了每个大师的开局,布棋特点。还未等出招,便已经看到后面第十步。
他于是开始和自己下棋,让两个小人在自己脑袋里互相打架。
以往他只需要看到自己这一方的第十步,可现在他要10倍、12倍的盘算。既要为对方设陷,又要假装不知,既要预先识破,又不能提前反击,他陷入矛盾的悖谬中,几乎得了精神衰弱。
好在后来,他被释放出来,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与二十多年后新生的一位年轻世界冠军打成平手。
故事骇俗离奇,更给人启示:“只做一事,只求极致。”
多线程的工作常搞得人身心俱疲,来回转换,应接不暇,可我们却洋洋自得,自以为有如哪吒的三头六臂,齐天大圣的七十二变。
有资料表明,人从一个工作状态转换到另外一个状态,当重新投入先前的工作,大概需要25分钟的时间的“预热”,才能重新与之前的断点接上。
并不是人人都能做达芬奇那样的全才,天才。在有限的生命中,在芸芸众生中,不分伯仲的智商下,却有着专注上的大相径庭。
只专注一件你的最爱,做到“昭昭我心,日月可鉴”,既能有效减少焦虑,也能大大收获幸福,更能步步紧逼成功。
S0,如果爱,请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