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读书笔记

作者:采铜

  1. 学会提问,主动建构学习
    不经提问的学习模式如下:
  • 订立计划-实施学习-回顾和整理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即成的知识体系,具有精确性和完整性,缺点是并往往非解答学习内心的困惑,而只是知识的传递,因此需要学会主动提问,通过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来学习

  • 建构学习是指学习者必须充分调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

问题是学习的向导,问题牵引下的学习,连续不断地构造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它们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整合在一起.但问题本身的提出基于已有知识,因此只有对新旧知识的梳理和反思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提出问题前的反思需要思考的四个问题:

  • 正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经具备了哪些相关知识?
  • 正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那种补充和挑战?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提问的关键是提出深入的探索性的问题

  • 提出实现场景下的、可能具有开放性解答的问题,而非一个纯理论性的、封闭性的问题

举个例子,“速度是不是一种好的读书方法”,这个问题只有“好”与“不好”两种解答;如果问“应该如何选择和调整阅读的速度”,就可以深入、开放地探究下去.随着人们长期探索根本性的问题,人们会把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和方法串接起来,整合成长时程的知识结构.

  • 专家的知识都不是对事实或公式的简单罗列和堆积,而是围绕着核心的概念或大观点组织起来的
  1.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有三个层次,依次是事物传达的信息,概念、价值和意义,结构和实现,具体是
  •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 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如何实现?(对形式和结构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1.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某一领域的专长人士有两种,常规性专长和适应性专长,采铜博士推荐适应性专长
  • 适应性专长的人可以让自己的能力不断地进化,通过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来适应问题的解决的需要

具体来说,具有适应性知识系统的人士,可以调用系统取吸收信息材料,通过解码探寻深度知识,并进一步地扩展和修正,再纳入到自己的适应性系统,形成良性循环.掌握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

  1. 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了解和知晓的区别
  • 了解指知道常规步骤和基本信息
  • 知晓明白内在原理,可以通过一定额思考和推理得出解答
  1. 寻找解码的入口
    常见的有三个路径
  • 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 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1. 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操练:写作式操练,游戏式操练,设计式操练
  • 知识与技能的形成有三种融合方式:迁移,印证,互补,其关键是寻找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