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day21
*恩典的定义
原文: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描述了许多不同的神奇现象,它们都具有以下几条共同点:第一,它们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第二,它们的具体作用机制要么仍旧未被人们完全了解(例如在身体抵抗力和梦境的例子中),
要么完全不为人知(例如所谓的超自然现象),总之无法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已知的自然法则来解释。
第三,它们是人类世界中的普遍现象,在不同的人身上均会反复发生。
第四,尽管它们可能或多或少受到意识影响,但它们的根源位于意识和主观思维之外。
尽管这些现象通常被认为是彼此不同的,但我认为它们都是同一种力量的外在体现,这种力量发源于人类的意识之外,能够滋养人们的心灵,使之获得成长。
早在千百年前,人们还没有认识到免疫球蛋白的存在、梦境的状态和潜意识的机制时,这种力量就已经为宗教界所知晓,并被冠以“恩典”的名称。
像“奇异恩典,何等甘甜”这样的赞美诗,就是为歌颂它而写下的。那么,我们作为具有科学思维方式的人,应该怎么对待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力量呢?
我们无法去精准地测量它,然而它就在那里。它是真实的。我们是否应该无视它的作用,只因为它不符合传统科学对于“自然法如的定义?
这样的态度很明显是危险的。我认为,如果从理念层面萩拒绝承认恩典的存在,我不可能彻底理解宇宙本身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以及人类自身的本质。
然而,我们甚至不知道这力量究竟存在于哪里,只知道它并不存在于意识之中。那么,它究竟在哪儿呢?
我们探讨过的一些现象,例如梦境,表明它有可能存在于个人的潜意识之中。而另一些现象,例如同步原理和奇迹般的好运,则表明它或许超越了个人精神世界的范畴。
宗教人士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恩赐,是上帝对世人的爱的具体表现。但是上帝究竟在哪里,他们也没有统一的说法。
有的神学理论认为上帝存在于人类之外,也有的认为上帝就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核心。之所以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是因为我们想要确认这力量的位置。
人类总是更愿意把事物理解为具有实质的存在。我们把周围的物品分成各种各样的门类:船舶、鞋子、封蜡,等等。
当我们遇到不同的现象时,也试图把它们分门别类,给它们下非此即彼的定义。船舶既然是船舶,就不可能是鞋子。
我既然是我,就不可能是你。“我”是我的身份,“你”是你的身份,假如我们俩的身份发生了混淆,你我都不会好受。
前文已经说过,印度教和佛教的思想家认为,我们对“实体”的认识其实是一种幻觉。现代物理学家们在相对论、波粒二象性、电磁感应等理论面前,也开始意识到我们心目中的实体概念有多么片面。
因为我们倾向于把事物认定为某种实体,所以才想弄清楚它们究竟在哪儿,就连像上帝和恩典这样的事物也不例外。
我总是尝试不去把每个人看作是真正的实体,而当我自己的思想局限让我不得不把人们认作(以渤写成)一个个实体时,
我会想象这些实体的边界乃是非常具有通透性的一与其说是一堵墙,不如说是一道篱笆,无论是从篱笆顶上还是缝隙里,别的“实体”都可以翻进来或是渗透进来。
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就是这样彼此渗透的,而二者又都不能说是构成我们精神世界的“实体”。
跟20世纪科学概念“渗透膜”的比喻相比,或许14世纪英国诺维奇郡女隐士朱莉安的话更能反映恩典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就像身体包裹在衣服里,血肉包裹在皮肤里,骨骼包裹在血肉里,心脏包裹在胸腔一样,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包裹在上帝的慈善之中。衣服、血肉、骨骼和心脏都会衰朽,而上帝的慈善却永远保持完整。”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恩典当下,我们的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彼此渗透的,一个人的肉体会衰朽,精神与灵魂永恒存在。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想到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心境里的精神世界才能让一个人带着灵性和智慧行走的久远。
A2:我的目标和行动
目标:成为一个有趣且真心实意的人,
行动:传递希望与心灵无惧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