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快18年了,对于上海还是时不时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特别是儿子马上面临的小升初。一边是公民同招的扑朔迷离,一边是网约面谈的欲说还休,再加上海量信息的真真假假。
坦白说避开了幼升小的过早鸡,避开了私立小学的白热化,非出身名门又不是绝顶大牛还要择校,只能恶补。
知己知彼
小学考试虽然不计分不排名,可只要用心还是能得出个大概。当然只了解学校的大概是不够的,因为不同学校层次不一样,不同区难度不一样,而小升初是跨校和跨区的比拼。种类繁多的课外机构,鳞次栉比的班级配置,都会帮助我们更好的定位自己。
曾经以快乐教育为目标的定位会在现实面前当头棒喝,不想快乐地被出局就要找准定位奋起直追。
找准定位
不考虑寄宿或搬家的话范围就框定在方圆十公里最好五公里内,考虑寄宿或搬家就可以不受地域限制。
结合前几年中考排名设定目标学校,哪些水平相当?哪些略高哪些略低?哪些只能望梅止渴?哪些是不敢越半步的雷池?然后利用各种渠道(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各种群和论坛)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校教学理念,未来培养方向,结合自身需求,根据情况排出优先等级。再结合目标学校前两年录取思路进行相应准备,有些要XW,有些要TY,有些要邮件,有些要填表,有些要网报,有些看情书,有些托关系……总而言之就是怎么让目标学校在茫茫人海中看的到你,而这些都是考验家长的,不过让学校看到你靠的是家长的努力,让学校看中你靠的就是自己的本事。
虽然时代不同了情况不一样,不过我觉得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小孩子自己的事,哪怕是过去,虽然那时候家长参与度没现在高,可家长对教育对周遭环境的态度都无时不刻的在影响着孩子。
突然想起一个高中同学和我说过她自己的故事,初中复读那年冬天的凌晨,看着爸爸为她准备早餐的背影,突然就觉得要奋起直追了,然后就以复读生的身份(录取分数高应届生25分)考上了我们县城最好的重点高中,然后一路走来,现在已经是川大的博士了。
当然冥冥之中缘分也很重要,条件相当为什么没要你要了他,情书可以递,是回应还是回绝抑或悄无声息都是对方的事,不用纠结,纠结也没用,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广撒网才是硬道理,总有一款适合彼此。
瞄准时机
不同学校启动时间不同,时机不同录取概率不同,不过对于个体永远是50/50的几率,不到最后一刻谁都不知道会不会有奇迹。选择+努力+坚持,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生不息世世相依。
小升初的前夕是决策,决策前的准备就因人而异了,有些启动的早,有些启动的晚,早晚是一回事,效果是另一回事。早归早应付差事也没戏,晚一点目标明确有的放肆也可以,不过个人以为三下四上总归要开始了。
推荐大家提前关注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系统https://shrxbm.shmec.gov.cn该系统仅在招生入学时间段开放,各种信息最全面最权威也最直观,我今年各种渠道收集了n久的信息量都赶不上平台开放后打开链接的五分钟所看到的。提早截取收藏相关信息,事半功倍,这也是时机。
各区情况详见上述链接,每年大同小异
结语
小升初就像女人生孩子,期间的阵痛、纠结与迷茫没有经历过的都很难想象,而且别人的经验都是仅供参考,最终还是要自己判断选择,毕竟孩子不同时机不同就情况迥异。
未完待续:制作简历,预约开放日,网报志愿,录取通知…
谢谢亲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和鼓励!
更多文章请点击我的简文集:《家有两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