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高考是个神奇的词汇,每当它被提起,不论多大年龄的人都会感叹上两句。走过了高考,就让我们重新来审视一下学习这件事。算是《把时间当做朋友》的第二篇读书笔记。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学习的目的,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又是多大年龄呢?拿我来说,高中之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只是觉得应该学习,除了学习也没什么可以做的。
高中学习生活中的阻力开始让我“思考人生”直到今天,我才对学习的目的有了一点看法。
九年义务教育,加上高中三年,甚至加上大学,主要目的是增强社会竞争力。
更多的人死磕数理化并不是因为想知道数理化是怎么回事,而是为了“不落在别人后面”。这样得到的知识更多是冰冷的,没有热度。
比如,我们都知道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但事实是爱迪生的角色更多的是企业家,而非发明家。正因为他企业家的角色,才能将电灯投入生产,才能让这个伟大的产品为人类造福。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学习。
比如,你在网上偶然看到一个知识型脱口秀,觉得挺有意思,看完之后有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在前一种学习中是很难找到的。(老师们经常说学生在研究出一道很难的数学题的时候会非常高兴,但我的经验是那时候更多的感觉是如释重负而非欣喜)
在这种学习中,我们的目的是满足好奇心。这样学习到的内容是有血有肉的。事后再提到的时候的反应是:啊对!我知道那个!
我将学习分成这两类并不是为了批判前一种,走上愤青批判中国教育的老路。因为我知道增强社会竞争力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光靠了解一些好玩的东西是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
两种学习应该同步发展,而不是像大多数人所做的那样,走出大学之后就再也不翻开书本了,学习就基本停止了。失去了通过学习让自己进化成真正的人的机会。
2
走完从小学到大学的16年学习生涯,两种学习都应该到达一个高度。
对于前一种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学习,应该在走出校园的时候让自己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是当你在社会中发现一些自己还不会而工作中急需的知识技能的时候,你能知道怎样有计划有安排地一步一步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而不是手足无措,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有病乱投医一样地乱学一通。
比如,利用图书馆的能力,利用互联网的能力,利用字典的能力,从书籍中快速提取所需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这些都是衡量自学能力很好的标准。
对于后一种学习,就应该达到能够独立思考的水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这样一个现象,人类的思维非常的强大,居然能够对思考方式本身进行思考。比如,在我们做完一道题的时候,我们有能力回想自己思考这道题的方式,能够意识到探索解题方法的过程是否有序,是否走了弯路,下次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更直接。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元认知能力。这也是人类比动物高等的一个例证。
现今许多人却并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要说利用元认知能力来改善自己的思维了。当然,这种对学习的畸形认识更多的是教育制度的过失,即使如此,在我们认识到这种畸形之后,是没有理由不改变自己之前错误认识的。
3
最后来说说学习的四种方式。
试错、观察、阅读、思考。这是四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
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就是通过试错完成的,尝试利用上千种材料充当灯丝之后终于找到了钨丝,本质上就是在通过一遍一遍的试错在学习。
观察要比试错高级一点。
比如如果你是爱迪生相同年代的人,在观察到爱迪生的前几千种材质实验失败的时候,就不会再试这些材料了,这就是通过观察在学习。
阅读和思考才是效率最高,最普遍的学习方式。如果人类的经验教训不能通过书籍的纪录供后人阅读,后人也不能够通过独立思考来摄取这些信息,很难想象现在世界还是什么鬼样子。
来自公众号:弘毅士
作者:佟佳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