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之后,选了三皇五帝中的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呼。
从周天子到秦始皇称谓上的变化,可以看出两个朝代的不同。
周天子,是天选之子,就是对天是有敬畏之心的,这个时候的帝王是上天选出来的,需要顺应天意,或者另一个层面上说是顺应民意的。就是说统治者的合法性来自于上天的委托,你干得好,上天就眷顾你,让你继续干,你干不好,上天也是可以换人的。
而秦始皇,则是完全没有提到天这个字,因为当时按照法家的理念是万事万物都要围着皇帝转的,所以他也有一种人定胜天的信念。
嬴政认为,他的大一统的功绩是“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的,天子,毕竟还是天的儿子,不足以显出他的丰功伟绩,他是不接受周代那一套理念的。
同时秦朝还有几点与前朝或者后世所不同。
第一,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他认为没有人能与他齐平,他是至高无上的。
第二,秦始皇废除谥号制度。秦始皇自己没有谥号,在周代,像周文王、周武王,都是君主死后,大臣们在一起给君主一个称号,概括他的一生,相当于对君主进行盖棺定论。这些谥号,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但是秦始皇,他拒绝他人的评价,按照法家的理论,人主独尊,不可议论。那秦代怎么区分各个皇帝呢?秦始皇也有办法,“称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秦始皇确实开创了一个新时代,他想废除什么就废除什么,他想开创什么就开创什么?
为什么秦始皇这么自信呢?
因为,他的一生就是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他一个又一个消灭六国,推行郡县制,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法家思想下指导完成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围绕君主的利益,皇帝的权利是没有任何的制约的。
过去,周天子以及各诸侯的权力都是受制约的,受天命的制约,受诸侯的制约,受贵族的制约,而秦始皇上台后,消灭了诸侯,消灭了贵族,消灭了天命。
皇权变得至高无上,所有人都是皇帝的子民,所有人都是皇帝的仆人,所以黑格尔说,中国的皇帝制是一种普遍奴隶制,就是说,除了皇帝,其他人都是皇帝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