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宝玉经历过审美、伦理和宗教三个阶段吗?

丹麦心理学家、诗人索伦·克尔凯郭尔把人生分成了三个阶段:

审美阶段,被感性所支配;
伦理阶段,被理性所支配;
宗教阶段,被信仰所支配。

樊登老师在讲《存在主义心理学的邀请》一书中,讲到索伦·克尔凯郭尔的这个人生阶段理论时,为了便于读者理解,以《红楼梦》为例说:“你读《红楼梦》就会发现:

贾宝玉就处在审美阶段,他所做的所有的事情都关心好不好、美不美、高兴不高兴,这是审美阶段。

当你长大了,到了贾政的这个阶段,你发现他处于一个伦理阶段,他认为美不美不重要,对不对才重要,所有的事都先考虑是不是合乎祖宗家法,这是贾政的伦理阶段。

到贾母的这个阶段,就到了宗教阶段,贾母总是说:别说不吉利的话,咱们一块儿去祭拜,祈求上苍保佑,祖宗保佑。”

因而,樊登认为:“审美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也被很多人认为,就是人的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基本归宿。”

现在问题来了,按照相关理论,《红楼梦》的主人公贾宝玉从最初的温柔富贵乡到最后走进茫茫雪原,他的人生到底经过了几个阶段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