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选题,已经过了很久。头脑中再次回忆起,那段时间沉迷于《如果蜗牛有爱情》的剧情,彻夜的追剧,刷弹幕、微博,我是冲着王凯男神来的。但是,当片头出现了正午阳光出品,侯鸿亮制作人,丁墨小说改编,朱朱编剧。我顿时惊讶,脑中快闪《琅琊榜》、《他来了请闭眼》等诸多良心好剧。我不得不用另一种角度和审美来看待《蜗牛》,因为前面两部好剧让我,从艺术欣赏的水平来看待整个剧的演员演技水平,导演对全局的掌控能力,编剧的人物主线设置。尤其是丁墨大大的小说更是好剧的基础。
突然间从追剧角度,变为分析剧情审片的角度。我还是有了更多深入的体会,其中最感动地是编剧朱朱对于整个故事改编的如此丰满,符合现实生活,活生生又高于生活。第一次我震撼于编剧的力量,她能让一个小说变成接地气的、触手可及、仿佛一切都是巧合的故事。
每次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我都会先找到小说,阅读整篇小说,对于小说整体风格有一个了解。其实说句贪心话,就是想知道大结局,所以看到结尾。《如果蜗牛有爱情》这篇小说写了刑侦科心理学研究生许诩和刑警队长季白的相爱故事。其中穿插着破案的主线,把两个人物感情交往加深过程融入其中 。小说风格和丁墨大大以往类似,甜萌刺激外加感动。只是小说毕竟是虚构,而剧本要更加符合生活。原著小说里很多男主加男配,基本是多金,有势力,生活在霖市的上流社会。女主加女配也是在某个领域专家,或者长的美若天仙。
正是原著里这些看上去吸引读者的人物设置,在编写成剧本来看就会有假、大、空的可能。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剧本要是按照原著不做一点点修改 我们这些观众一定不会接受的。
我是一边看剧,一边看小说。虽然我没有剧本的文字版,但是剧情演绎出来了。让我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对比剧本和小说的区别。下面我讲述一下对比的几个方面。
第一,小说与剧本人物男女主人公的情感互动方式不同。小说中男主人公季白一直是主动追求许诩,虽然许诩也有热烈的情感互动,但是心理描述是小说擅长的。比如,小说在描写许诩晨跑时候,许诩白皙而清透的皮肤给季白深深吸引,季白目光被锁定,而许诩与之沟通,季白恍若走神。小说用许诩女性化白皙的皮肤来形容季白被吸引,走入爱情的过程。而剧本,季白仅仅就是注视着许诩的脸,看到是演员王凯大人的一双深邃的眼眸,和王子文扮演许诩的一脸呆萌。再深情的沉沦,在电视剧都是需要肢体语言来表达的,比如亲吻。所以,这就为什么电视剧动不动就会有"壁咚"。看来,剧本在表达情感时,需要更多的行为和语言来表达情感。
再回到前面所讲男女互动方式不同,在电视中,许诩不仅心理分析好,还画得一手好动漫。许诩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已经描写很丰富了,一个呆萌睿智的女生。剧本和小说一样,正是通过许诩画出她对季白的爱来表现出来。而季白在小说中的主动追求许诩,来到剧本变成了许诩一个人的独角戏。我们透过许诩一个个生动的漫画,看到了许诩对季白感情递进的过程。在电视剧中他们感情直到,许诩和季白一同去叶梓夕的别墅探寻凶杀现场,季白给许诩披上外衣才揣测某些端倪,关注感受到他们之间在传递外套时感情涌动的热浪。我喜欢这样的感情渐进方式,如果同时都表现出两个人对爱情强烈的吸引,不如透过一方的心理状态带动另一方的点滴互动,这样观众看的不辛苦,爱情焦点明确,观众注意力会更集中。
第二编剧大刀阔斧的把剧中的人物砍掉了好几条线,重新整合把必要的人物留下,让本不在原著之间有交集的人物有了感情进展。剧中的女配姚檬和男配赵寒就是这一重大改革。当我看到如此巨大改动时候,我真的佩服编剧的睿智。原著中围绕姚檬就有至少两个男士,虽然与第一个案件不太相关但是感觉有些凌乱。而赵寒在原著中有一个女友,赵寒在整个故事中起到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过渡。如何在剧本改变中增加这两个人的故事,就是编剧对原著深入骨髓的了解了。最后,呈现出一个令人意外的故事。赵寒和姚檬相爱,通过他们的相爱变相推进了许诩与季白感情的升华 表现了公安干警为事业的无私奉献。我再次为编剧拍手称绝!
第三关键情节重大改进。许诩和季白在押解犯人从境外返回中国时被"黄金蟒"劫持。原著时许诩被劫持后,季白来救许诩。电视剧完全反之,是许诩救赎季白。当我看到这一点时候,真是大吃一惊。我反复把原著与电视剧对比,发现改编的妙处。许诩是一个不太会用枪的刑警,她在救季白枪打珀将军时候,心理上是紧张但镇定。紧张是救自己心爱的人,镇定源于她是心理医生多年的锻炼。这样人物设计更能表现许诩的坚韧,她和季白感情有了生死之交的升华。原著在这一点上表现容易形成英雄救美的常规套路。
编剧朱朱改编的《蜗牛》,收视率在腾讯网是名列前茅的,让大家了解编剧这个幕后的英雄。我们那么多好剧都是编剧用尽心血,奉献给观众们。记得今天"撰稿人年会"上,一位编剧发言:每当我走在大街小巷,看到我改编的电视剧在有很多人观看时,我感到欣慰和幸福,我们要为观众奉献自己最好的作品!
在此,感谢编剧,因为有你们的付出,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