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七悟
都说人生如同修行,一般人修行,修什么行?先能够发现自己的种种弊病,这叫“开悟”。自己身心的毛病都能够对人说出来,坦诚地说出来,毫无隐嘴,也叫“忏悔”发露忏悔,西方讲到的一样。佛门讲“忏除业障”,这样才能够真正把自己的业障除掉。觉悟之后能够把这些毛病改正过来,这叫“修行”。自己有什么毛病都不知道,从哪里修起呢?“修”是修正,“行”是错误的行为:把错误的思想、行为改过来,这叫“修行”。所以修正行为第一要紧的,就是要知道自己的错误行为,才能改过自新。需要认真地反省,就把自己心行的毛病一桩一桩地找出来,这是后来他能够更好地修行,变成更好的自己。
修行感悟第一点,要做有福之人。 “科第中人,有福相。”“因为有功名的人,大多有福相。从政的人要有福,如果没有福,老百姓就要遭难。一个人有福,全国的人民就都有福了。在古时候的社会制度下,读书明理的人没有争执,读唐太宗的《贞观政要》,太宗的心胸之开明,真叫人佩服。他曾对别人说:“做皇帝有什么好处?负这么大的责任。你想要做,我让给你做。”竟有这样大的心胸!他做皇帝并不是在那边享福,不是在那边作威作福,是替百姓做事,是替全国老百姓谋幸福,为国家选拔人才,这些人才是为社会、为人民服务的。确实,从政的人都是有福的。所以就要“积功累行,以基厚福”,没福不像做官的样子,不足以领导百姓、造福百姓。
修行感悟第二点,要能容人。如果“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别人有些不对的地方,也不能包容。”这个毛病就更大了。性情急躁,就是薄福之相。前面是总说,后面是一桩一桩地来分析。确实没福--不耐烦!性情急躁。“不能容人”,心量狭小不能容人。不能容人当然就不能用人,不能够服人,这是一定的道理。
修行感悟第三点,言论要谨慎。不能轻言妄谈,还自尊自大,认为自己的才干、智力盖过别人。心里想怎样就怎么做,随便乱谈乱讲,不负责任。像这样种种举动,都是薄福的相。”真正有福的人莫不浑厚、老实,心胸广阔而能容人,言语动作缓慢。“缓”显得稳重。孔夫子说:“不重则不威。”稳重,其威德才能服人,才能够处世。
修行感悟第四点,不能过分好洁。整齐、清洁是件好事情,但是太过分的清洁也是个毛病,一点脏东西都不能忍受的,这也不行。俗话说“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喜欢干净,本是好事;但是不可过分,过分就成怪脾气了。所以说越是不清洁的地方,越会多生出东西来。相反地,很清洁的水反而养不住鱼。过分地喜欢清洁,就变得不近人情。正如世间事情没有绝对的对与错,黑与白。
修行感悟第五点,和气能育万物。“天地间,要靠温和的日光,和风细雨的滋润,才能生长万物。不能常生气发火,没有一点和育之气,和气能兴家,俗话常说“和气生财”,喜欢发怒,常常发脾气,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就要发作,不能容忍,这是没福。
修行感悟第六点,要有仁爱之心。爱为生生之本,仁爱,是生的根本,若是心怀残忍,没有慈悲,就像果子没有果仁一样,怎么会长出果树呢?所以说,忍是不会生养的根,只知道爱惜自己的名节,不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积些功德,这“爱”是仁爱,能够推已及人。换句话说,爱惜自己的名节,不愿意帮助别人,这也是无福。
修行感悟第七点,少言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知道“多言耗气”“说话太多容易伤气,喜欢说话,喜欢批评人,喜欢论是非,他言语上常常喜欢强出头。这容易伤气,在生理上受伤害,人全靠精、气、神三种才能活命;不但喜欢高谈阔论,还喜欢喝酒,熬夜。饮酒过度会伤神,“精”是精神;伤精神,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妨碍。
总结的这几点,总结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要时常警醒自己,调整更好的心态,让自己过得更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