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杨绛先生自己在晚年曾说,想要有个人空间,去写点东西,整理文稿,可是晚辈们担心她种种,便都接二连三地来探望。不得已她还得放下手中工作来接待。
言下之意能理解晚辈们的关爱,但又有些无奈。
杨先生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平常家里的老人家,绝大多数照顾的孝顺孩子都会认为:照顾好老人吃喝,让老人顺心怎么都行。
就拿我82岁的老母亲来说吧,自从去年得了腿血栓(不能长时间站立),老妈就只能在屋里简单走走,只能维持生活自理而已了。
老妈听力退化严重。照顾老妈的姐姐们几乎和她聊天都用“喊”的。一会儿她们自己就都累得不行。于是乎,大部分时间老妈是一人看电视,一人躺着。
看电视时间也是有控制的,因为时间长,头会晕。躺着也睡不着,便睁着眼睛想事情。照顾的姐姐们很忙很辛苦的,洗衣做饭,买菜收拾家务。
休息一下也会拿手机联系自己朋友孩子及下一辈的。我一是因为上班,二是家离老妈家太远,三是孩子还没上大学,所以周末回去看老妈时间委实有限。
但每次回去,我都会一直陪着老妈聊天,我不喊,有的老妈也听不清,耳朵会可以向我靠拢,我会稍微大点声再重复一遍。基本沟通没问题。
但看到大部分时间是躺着的老妈,什么也不干,睁着眼睛“干”躺着。我真的很难受,因为老妈没文化,虽认字,但不会看书。电视也不能多看。自腿得血栓后,也不能行动自如了。心情不好时,就会说活够了,没意思。
人老了,尤其没文化加上身体不好的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真是呈逐年下降趋势。
老人没需求么?有,老人们最大的需求就是:不想“孤独”,不想老得一无是处。总想着自己还是“能有点作用,管点事,做点主,能够为家里发光发热的。”
我老妈也如此,例如听姐姐给哥哥打电话说些事。老妈只听到了只言片语,便参与给出主意,让这样或那样,姐姐但凡说出“不用你操心”的话,老妈就会不高兴。
老人的需求,简单。但是长时间照顾,忙碌的孩子们有几个能做到全部满足老人的需求的。有老伴的人就能做得到。
父母能同时健在一同变老,那真是全家人共同的幸福。
但只剩一方老人了,她(他)的需求需不需要被重视?答案是肯定的。
因为顺着老人,让她(他)开心,也是长寿的关键。但实际上,能真正解决老人内心孤独的,又有几人?
看着妈妈,我在想着我的晚年生活,会不会害怕孤独?我想我应该是不怕的。因为我知道,无论多大,我依然会有我的“新”理想。
在我们的心里,有一块地方是无法锁住的,那块地方叫做希望。
——《肖申克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