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各地广泛高温,就连开着空调的办公室也开始热起来了。
一时兴起去百度了下空调可承受的高温临界点,发现大多空调可承受的室外温度居然只在43℃。以今天夏天的高温天气来看,岂不是有很多地方都处于开着空调依旧热的状态?前些天还可以接受没有空调的室温,近几天已经时刻需要它了,无法想象没有空调和电风扇的日子,要怎么过活。
倏忽想到从前,家里在我小学三年级以后才有了第一台彩电,装第一台空调也只是三四年前的光景。再往前的夏天,客厅里总是有架三扇老风扇悬在天花板,晃晃悠悠陪一家人度过一整个夏天,真是热到受不了,村子里的人全都拿着席子或是小板凳,陆陆续续地去村头的道上乘凉。谁若是路过自己田地,即刻便下地去摘个西瓜拿出来吃了。
那时候村头路的两边站着的,还是栽种了多年的大树,夏日枝繁叶茂,几乎遮盖住所有的阳光,只有星星点点透过叶子间的缝隙落下来。夜间新生出的知了,烈日之下栖息在树上,这只鸣一段,那只就跟着鸣一段,好似不知疲倦般争先恐后,只剩前一日夜晚留下的蝉蜕安静驻留,或是在树叶上,或是在枝干上。
不过总归是留不久的,因为拾蝉蜕也是小孩子和老奶奶们喜欢的活动,甭管它在什么犄角旮旯的地方,总能被人们仔仔细细的寻到。如果实在位置太高,为了一个蝉蜕,把几根棍子接起来也是常有的,只是最终都进了中药商的口袋,换做几个雪糕钱留给孩子们。
后来为了重修道路,老家路两旁的大叔大多都被砍掉了,重新栽上了的小树苗,过去几年也没能长到很粗壮。路上满满都是烈日洒下来的光了,灼热的、炙烤着愈发光洁平稳的村路,只是再没有树荫供人夏日乘凉。
偶尔看到一些大树,都是漫野中、屋后面零星的几棵,难以成林,只能孤独的遥望着那些原本比它要矮上许多的屋子,逐渐越过了它的高度去。
印象中老家的房前屋后,从前也是有许多杨树的,前后街道的街坊不愿走得太远时,也在我家屋山下面乘凉。有些年份的杨树为众人提供了荫凉,若是有风吹过,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叶哗啦啦的响,把夏风的热气都驱散了,只留下阵阵凉爽。
后来村里统一规定,把房前屋后和田边的大树都砍掉了,再之后为了建新房,把新一轮栽种的树也都伐去了,如今剩下的都是一只手就能握得住的小树,树枝上零散几片叶子,再不能供人乘凉了,所幸还有几分生机。但我总是期盼着,能再看到儿时的光景。
如今老家的夏天,村头的道上几乎不见人影,我家旁边更是没有人了。外面没有荫凉之处,家里又大都装了空调。乡里们更喜欢在待在新近几年修建的房子里,开着空调看电视,吃着常囤的雪糕,不变的应该就是屋子中间摆着的大西瓜了。
而我也越来越多的常居外地,不只是看不到以往老家的夏日场景,连自己亲身回去过一个夏天都少有了。
那些关于老家夏天的记忆,随着逐渐增多的时日,反而变得愈加深刻起来,偶然想到,心内总是刮过一阵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