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建是一个软弱无能的君主,他没有远见卓识,更无胸无大志,是他拱手将齐国让给了秦国,这么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秦国和赵国在长平大战的时候,赵国向齐国借粮,齐王建没有同意。
另外周子曾力劝齐王建要联合赵国,一起对抗秦国,如果赵国亡了,齐国也是会遭受同样命运的,齐王建还是没有听。
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齐王建是优柔寡断,对未来国家命运的走势,缺乏主观明智的预判性。
就是因为齐王建的这种性格,导致了被秦王活活饿死的悲剧。
齐王建将要去秦国朝拜秦王。齐都临淄西门的司马官横戟挡在他的马前,问了一个问题。
拥立您为王,是为了国家社稷,还是为了大王您本身呢?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横戟当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战国策•齐策六》
齐王建的回答,也是很干脆的,当然是为了国家社稷。
雍门司马的一个反问,让齐王建意识到了自己考虑问题,所欠缺的全局意识。更准确的说,就是齐王建是很自私的。
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 《战国策•齐策六》
这掷地有声的言论,也使得齐王建意识到了自己所做事情的不足,于是就调转车头,回宫去了。
当即墨大夫得知司马劝谏齐王建,而齐王建听从了,感觉齐王建能以国家大事为重,是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于是就入宫朝见齐王建。
即墨大夫的一番陈词,可谓慷慨激昂,而且是有理有据,但凡齐王建能胸怀大志,是一定会点醒齐王建心中的烈火,向着强国的目标迈进的。
但可惜的是,即墨大夫只是对牛弹琴,一番真知灼见就这样付诸东流了。
即墨大夫的想法就是:
齐国土地方圆有数千里,大军数百万。
赵、魏、韩三国的大夫们都不愿为秦国谋利,而在东阿、鄄城两地之间聚集了百数十人。大王如果与赵、魏、韩三国联合,就有100万之众,就能收复三晋被秦国所夺取的故土,还可以攻进秦国东边的临晋关;
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 《战国策•齐策六》
另外楚国的大夫也是不愿意为秦国效劳的。在我们齐国的城南边上,也召集了百十来人,大王如果和楚国联合,又有100万大军去收复楚国被秦国所占领的失地,更主要的是,还可以攻进秦国南部的武关。
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 《战国策•齐策六》
如果是这样的话,齐国的就可以树立起威名,一鼓作气灭掉秦国也是有可能的。
大王您现在却舍弃了南面称王的机会,却去西面臣事于秦国,实在是替大王觉得惋惜和不值得。
但是,齐王建却没有听从即墨大夫的建议。
秦王派宾客陈驰诱骗齐王建入朝拜见秦王,约定送给齐王建方圆500里的土地。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 《战国策•齐策六》
可叹的齐王齐王建!目光短浅让他走上了不归路。
齐王建没有听从即墨大夫的建议,反而采纳了陈驰的欺骗之辞,于是就去了秦国。
到了秦国,秦王就将他拘禁在边远的共邑的松柏林中,还不给齐王建提供食物,最后被活活的饿死。
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 《战国策•齐策六》
齐王建最终被活活饿死,与他优柔寡断,毫无胆识有很大的关系。
当别的被灭的国家,都拭目以待,希望齐国能够凭借自己的强大,帮助他们复国,这可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机,但是,齐王建的做法,却让他们失望了。
参考文献:《战国策•齐策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