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读后感之一
在家隔离的日子,我读了《终身成长》一书,这是一本关于思维模式的书。作者卡罗尔•德韦克,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是全球公认的心理学领域的杰出学者,她提出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影响了全球教育,并因此获得了全球最大教育单项奖 “一丹奖”。
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次发现了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它将会影响我们的一生。
思维模式是一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的总和,它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
把思维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另一种是成长性思维模式。
什么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拥有这种思维的人会急于证明自己有能力,一旦失败,就会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人,从而放弃努力。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相信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所有的工作努力都是在围绕着这个水平的能力去做的。“这件事太难了,我做不到” ;“看,失败了吧,我就说我做不好的” ;“我太笨了,我学不会的” ;“生活是不公平的,我的努力都白费了” …… 这是持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的普遍心理。其实,他们并没有真正的进步和成长,只是让自己发挥正常的水平罢了,好让外界认为他的努力成果和他的能力是匹配的。
什么是成长型思维?
就是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拥有这种思维的人遇到挑战以后,会以学习的心态去面对,即便是遇到了挫折,也不会放弃,而是不断地学习,发展能力。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具有这样的理念:人的基本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即使人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和个人经历来改变和成长。“参加这个活动我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这件事情我怎么才能做的更好呢”;“这次虽然失败了,我从中学习到了什么?”;“总结失败的经验,下一次我可以努力做得更好” …… 这是成长型思维的人经常想的问题,即使在事情发展不顺利的时候,也有想要提升自己并坚持不懈的激情,这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身上的标志。这种思维模式,让人们在人生遭遇重大挑战的时刻,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思维模式,它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来完成的,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工作经历和人际关系等都影响思维模式的形成。
很多伟大的人物如爱迪生、达尔文、乔丹等都相信取得好成绩,所依赖的是刻苦的努力和坚信的意志,而不是天赋。他们都是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典型代表。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经常对照自己,生活中更多的时候,我也是固定性思维模式占主导地位,有些事情不敢挑战自己,惧怕失败,惧怕别人的批评;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伤失信心、一蹶不振;对一些新生事物尤其是自己不太熟悉的领域不太敢去尝试、不愿意去努力;还有的时候,遇到了一个事情或一项工作还没有开始做,就觉得困难重重,难以完成,后来真的没有办法,硬着头皮去做了,完成后回过头来想想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所有这些,都是大脑中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在作崇。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每个人的思维模式都是成长型和固定型的混合物,这也没有什么可羞愧的。
好在这本书的最后,德韦克教授并指出了改变思维模式的方法。首先,信念是关键,成长型思维模式是建立在相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内心有一个改变的信念,就会迈出第一步,去改变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成长型思维模式逐渐占据你的大脑。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首先我们要接受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维模式,我们要明白是什么引发了你固定思维模式,是失败?批评?还是他人的反对?然后我们要去了解当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被激发后会发生哪些什么,它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逐渐学会用成长性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而最终养成习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训练才能做到。
虽然读完了这本书,但是我感到好多内容还需要内化,尤其是“如何改变思维模式”一章,我还要认真地研读,按照书中的方法加以训练,并在生活中逐渐改变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更多的成长型思维模式与我相伴。
“改变也许很难,但我从未见谁说过不值。” 这是书中结尾的一句话,我在这里当作自勉。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无关乎别人。如果你遇到了困难,就去试试这种思维模式,它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更积极、更有勇气、更加开明的人,成为一个决定自己未来方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