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很多定力,是在做事中修炼出来的。事情看似有贵贱之分,但是无不在磨练人。
今天看到南怀瑾老师的一篇文章中写到一段关于孔子的内容。有人问孔子天下的学问,你为何都知道?他曾讲过一句话:“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这是孔子客气的回答,很谦虚。他十二岁成孤儿,就要管一家人的生活,所以人生各种经验都经历过,放牛、放马、放羊、收账、收税,他都干过。“鄙事”是最低贱的事,其实是最高的学问。所以这个人生啊,能多做鄙事是一种好的磨练。现在我常说,我们这一代青年太享受了,理想很高,万事不会,米面怎么来的也几乎不知道了,这个是很危险的事,所以人生要多历练才行。(此内容摘自《南怀瑾:忘记一切外界影响,你就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从中受启发,不可小看生活和工作中的鄙事。有时候会读到高修行人的故事,他们的生活中依然会有常人做的看似很基本的洒扫应对的工作,而且做起来都很认真,日复一日地坚持,养成了好的习惯之后,内心的杂尘也一同清理了。
小事情有小事情的困难,大事情也有大事情的障碍。如果能在小事情上通过考验,心性慢慢历练出来,在面临大事的时候,自然更能坚忍应对。
由自己的经历,反思对孩子的教育,感悟到小事情要放手让孩子们去练习着做,即使做错了,成本也不会太高,晚错不如早错。把一件小事情坚持做好的习惯和品质,会延续到其他的事情上去。
比如昨天,晚饭后,让孩子帮忙把菜用保鲜膜封上。这次的保鲜膜是没有预留的分割线,需要手动割断,孩子没有借助工具,在做的过程中,把菜汁弄洒了,他的脚上,拖鞋上,地上都洒上了。瞬时有点混乱,只好先去洗脚刷拖鞋,再擦擦地,回来就坐着不动了,有点沮丧,我跟他说没事,接着给弄完,建议他借助下剪刀。
这时,他虽然有点不情愿,但是还是起身坚持徒手给弄好了。这件事情也算完成了。
通过观察看到,其实孩子也想把一件事情好好完成,之所以遇到意外心情变消极,或许还是因为做地少。因为经历地少,失败地少,磨练不够,就可能会被一件小事就绊倒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像封保鲜膜的事情一样,行动之前可能会觉得这样的小事,无关紧要,做不做都行,当真行动起来时,又希望能一气呵成地顺利完成,但是往往却发生小插曲。比如,菜汁洒出来,盘子打翻了,或被他人带走注意力了等等。如果在小插曲后还能回来,继续把事情做完,从内心来说,也是完成了一个小小的心路历程。
而大的事情,常常是这些小事情的升级版。如果在小事情上修好这颗躁动的心,在面临大事情的时候,大体是可以通用的。倘若总是遇到挫折就放弃,也会成为习惯,在临事时可能会惯用这样的模式,最后内心的价值感也是比较低的。
人生中,顺是惊喜和感恩,不顺是平常和考验。假如是真的追求道,道是片刻不会离开的,不论是在顺还是不顺中,亦不论是在独处还是群居中。
平时,最能验证修行成果的常常是家庭中的关系。比如,和孩子在一起,他们是自己的影子,你了解他们,他们可能也知道你的薄弱点,有时分分钟能让人炸毛,那一刻,内心的很多未被觉察到的意识浮出了水面,方知,此时,才是修行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