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年前,我们小时候,那时还没有超市,没有琳琅满目的零食饮料。我们村里只有一个小卖部,里面仅寥寥几种糖果,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大泡泡糖。
然而大多家庭日子并不宽裕,偶尔给几分钱一角钱买几个糖已经算是不错了。
喝的更是没有,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有人过来看望奶奶,拿了一瓶麦乳精,那应该是童年我喝过的唯一的饮料了。
但是那时我们却不缺吃的,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我们吃的东西真是各种各样,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地上长的无一不入我们的口。我按照四季把每个季节的吃食总结下。
春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树木发芽了,地里的草也长起来了。这个时候主要吃的有树上结的,榆钱,柳絮,槐花,枣花。
味道各不相同,榆钱生吃黏黏的,甜甜的,槐花很有种花香的甜味。这两种也都是可以做熟吃的,蒸蒸菜,揣菜馍,也都很好吃。
柳絮能吃的很少,只有尖尖头的那一点可以吃,柳叶的地方就太苦了,我们小时候曾经用嫩嫩的柳叶焯一下作凉拌菜,有点苦,当时不是很喜欢吃。枣花跟榆钱味道有点相似,稍微有点硬有点苦。
地里长的野菜这时嫩绿嫩绿的,也特别鲜嫩。大麦苗的菜馍有种野性的味道,水萝卜棵下到咸糊涂汤里味道鲜美,我奶奶还凉拌过猪毛菜,用迷迷蒿蒸蒸菜,我也觉得蛮好吃。
还有一种野草根,从地上挖出来,长长的,嚼起来甜甜的,也很好吃。
现在家里种的菜都吃不完,已经鲜有人吃野菜了,偶尔吃个榆钱槐花也不过是为了尝个鲜。
夏
小时候一到夏天,河里就长满了水,有时候还会漫过河沿,流到路上,这时就可以去河里钓鱼捞鱼挖泥鳅。
那时钓鱼没有鱼线鱼钩之类的,我们就用一根棍子绑一个罐头瓶,用细树枝串上馒头,摁进罐头瓶,放到河水里,等泛起水花的时候赶紧把棍子提起来,鱼就在罐头瓶里了,运气好一次可以钓两三条鱼。
还有的人拿一块窗纱,两个人两手拿着两个角,一手高一手低从河里过一趟,然后快速提起来网鱼和虾。
记得听过一首歌叫《挖泥鳅》,我很喜欢,描述的就跟我小时候的场景类似。i
然后把鱼虾泥鳅拿回家,这天的饭菜吃上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夏天的傍晚还可以去漫地里摸罗锅,拿个手电筒一棵树一棵树的照着找罗锅。我们小时候还拿铲子,把地上的土铲掉,就漏出罗锅的洞,然后往下面挖,就可以挖到罗锅。
当然夏天还有地里各类瓜果,西瓜,甜瓜等。自家种就有得吃,没得种只能等街上卖的了。
秋
早秋的时候,玉米刚刚能吃,这时把玉米杆子当甘蔗吃,当然没有甘蔗那么甜,偶尔运气好,也能吃到一根较甜的。
之后豆子出了豆荚,把豆荚煮了吃,那时都是白水煮的,这两年才知道还可以加盐巴,加花椒煮出更鲜美的豆荚。
到了深秋,就得收秋了,割豆子,刹玉蜀黍,拔棉花。这时蝗虫和蚂蚱已经成熟了。
记得秋天割豆的时候,大人就会给我们抓大大的蚂蚱和蝗虫,用豆叶的梗穿成一串,回家烧锅的时候在锅底热灰里焖熟了吃,脆香脆香的。
还有很多野果子也成熟了,比如有种小灯笼果,上面结满灯笼一样的果子,刚开始是绿色,熟了就变成灰白色,拨开外面的皮,里面有小圆果子,红色或者黄色的,就可以吃,青色的就有点苦。
还有一种长得跟甜瓜一样的野果子,要小很多,我们那里叫马抱,本来是青色,成熟了就有点泛黄,跟没熟的甜瓜味道类似。
还有种黑黑的小果子,后来知道那种果子有个超美的名字叫龙葵,不由得想起《仙剑三》里面的龙葵。
冬
冬天一上冷,家家都得生煤火。那时的煤火炉子是用砖砌成的,很大,还带一个小缸,供温热水,也没有煤球,都是大堆的煤加土和成稀泥状烧。
那时觉得最好吃的就是烤红薯片和馍片。外面冰天雪地,海风凛冽,这时坐在煤火上,暖暖和和的,再嚼嚼嘎嘣脆的红薯片馍面,感觉真是十分的惬意。
虽然那时没有那么多的东西,但是回想起来,依然留下了很多的美好记忆。
我们的童年与孩子的童年差别非常大,我们那时物资匮乏,而他们却生活在物品丰富的现代。然而东西多一定就好,物质短缺就一定很差吗?我觉得不一定。
我们的童年,孩子的童年只是不同,很难说谁的更好。我们小时候,家里的都是三个五个孩子,农活又忙,大人没得空管我们。我们就一群孩子们,浑天暗地的满世界乱窜,所以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度过自己的童年。
现在的孩子们什么都有,各样的零食,各类的玩具,还有各种读物绘本,各种课,他们知识上和能力上比我们当年要丰富。而他们的很多东西都是被周围的人安排妥当的,我也弄不清楚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们经历不到他们的经历,他们也无法重复我们的过往。上次看《奇葩说》,提到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那就是凡事只有左右之分,并无上下之别。走过平地,走过山坡,领略到平地有平地的好,山坡有山坡的妙。这样就挺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