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八月老师
昨天下午姐妹俩商量结伴出门买面包,姐姐到了爱美的年龄,坚持洗了头再出门,妹妹等不及就自己在家里找吃的填饱了肚子,所以对出去买面包就没有那么高的兴致了。
爸爸趁机邀请姐姐一起出门,姐姐这时候脑袋里也动起来小九九,说我也不出门了,你帮我买回来吧。爸爸想让俩娃跟着自己下楼,僵持不下就自己出门了。
姐姐洗完头发现爸爸走了,妹妹也不愿意去就有情绪了,一边抱怨爸爸懒,不愿意帮忙,一边抱怨妹妹善变说话不算。
等她抱怨完我说:妈妈陪你去吧,又开始抱怨,说我这会都已经开始做手工了,这会不想出去了。
我回答说:好的,你先做手工吧,等你想出去的时候叫我。其实当时我内心戏是这样的:你咋事这么多[捂脸]
不过我知道这是“评价”,当有评价的时候就很容易有情绪了。不到两分钟姐姐说我好了,咱出门吧。
出门的时候,娃娃自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出门买了想要的面包,零食,还特别慷慨的给妹妹也带了一份。都是用的自己的私房钱。
回来的路上我们俩聊了一会,我说当你抱怨爸爸、妹妹的时候,你自己心情好吗?娃说不好,但是当时我很烦。
我说是,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当人有情绪的时候,这是人本能反应,就像生理的大小便一样,不是控制就可以消失的,所以要允许和接纳自己有情绪。关键在于自己有情绪的时候接下来怎么做,妈妈觉得今天你做的就很好,利用做手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自己平静下来。
但妈妈也想给你一些建议:当你觉得烦的时候,想要抱怨的时候,与其发泄情绪,可以试着想想,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应该怎么做。
发泄情绪是情绪化的表达,会产生内耗。
表达情绪:我现在不开心了-很烦躁(标明情绪),认识自己的情绪后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事情的解决,自己的状态也更容易恢复。
娃娃一下下听明白了,说妈妈我知道了,下次我就试一试,想生气的时候跟自己说:抱怨就说浪费生命,我现在应该怎么做。
接着孩子说,这个很像你之前跟我说的:当你要对我们发脾气的时候就大声说:尹建莉是一样的。
我说对呀,就说给自己的情绪安一个开关,有意识的提醒自己,让意识控制自己的潜意识,生活就会有变化,那你觉得有效吗?妈妈有变化吗?
孩子很笃定的说:有[呲牙]
我们也到家了,谈话也顺利结束,姐姐妹妹愉快的分零食了。
早上起来回想昨天的对话,我在想,如果每一个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件小事都能慎重其事,不做错误的反应和处理,可能未来很多棘手的教育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吧。所以教育用在一时,功在平时呀。
和孩子的沟通相处有一个关键前提,那就是良好的亲子关系,大家同意吗?欢迎大家思考、讨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