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两三年前,有次聊天,朋友说通宵看完了《白夜行》,我问她,谁的书呀?她说东野圭吾。接着惊讶的问我::“你不知道?”我略尴尬地点点头。她接着用急促又略带惋惜地口吻说:“快去看,你一个文科生竟然没看过东野圭吾的书……”然而,当时这段略尴尬的对话后,我并没有马上去找这本书看。原因自己也记不太清楚。
有时候觉得人和书之间也有一种缘分吧,就像你笃定你一定会去看某本书,而你却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或者,这可以被理解为拖延症晚期患者的一种借口?然而,近日,我和《白夜行》的缘分到了……
如果用四个字来总结读书感受,那一定是“欲罢不能”。从翻开第一页开始,连贯又紧张的情节让我有一口气读完它的冲动。我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这样读书的感觉了……东野圭吾对每个人物的出场、每个情节的安排都恰到好处,尤其对两个主人公桐原亮司和西本雪穗的刻画更是独到又细致入微。越看到后面,心情越沉重,也越不愿这么快看到结局……我原本以为会像其他推理断案小说一样,作者会在文章末尾交代凶手及作案细节,然而没有,很感激作者这样的安排,没有冷冰冰的现实砸来反而留给我更多自己揣摩的空间。我倒也有些明白这本书被称为东野笔下“最绝望的念想、最悲恸的守望”的原因。
看完书,意犹未尽,又去豆瓣看了很多书评,对书中一些不解的细节也慢慢有了思路。然而,当很多人都在声讨男女主人公的阴狠毒辣、没有人性之时,我发现这一点在我心里却很浅淡。我反而更怜惜这两个人,他们本该是可以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人啊,就是因为小时候遭受的伤害,他们生命中的亮光消失了。文章中仅有一段雪穗表达内心的独白,这个看起来几近完美的女孩几乎未曾真正表露自己的内心,而这段话却让人想落泪。“一天当中,有太阳升起的时候,也有下沉的时候。人一生也一样,有白天和黑夜,只是不会像真正的太阳那样,有定时的日出和日落。有些人一辈子都活在太阳的照耀下,也有些人不得不一直活在漆黑的深夜里。人害怕的就是本来一直存在的太阳不再升起,也就是非常害怕原本照在身上的光芒消失。我呢,从来就没有生活在太阳底下。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桐原也说“我的人生就像在白夜里走路。”
当我专注于书中推理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男女主人公无望却坚守的凄美爱情…他们是两个绝望灵魂唇亡齿寒的互利共生,或许是两颗受伤心灵相濡以沫的依偎,是两个体无完肤的孤儿愤世嫉俗的报复…他们就是彼此的灵魂。
桐原亮司走了,雪穗的灵魂也跟随他离去了…
一个女孩一个男孩手牵手的剪纸始终在墙上挂着。
而手牵手在太阳下散步的愿望终究落空了……